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熊志
针对租房市场乱象,《住房租赁条例》7月21日对外公布,将自今年9月15日起施行。《条例》对住房租赁市场主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作出了明确规定。
租房是解决居住问题的重要途径,更是很多年轻人踏入大城市的第一站。然而,租房市场的乱象长期存在,诸如房东随意涨租、中介跑路、押金难退等问题屡见不鲜,损害承租人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秩序。如今,《住房租赁条例》正式出炉,以行政法规形式系统规范租房市场,明确市场主体权责边界,标志着住房租赁市场治理迈入法治化的新阶段。
长期以来,在租房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下,租客往往处于议价能力弱势的状态,面对问题时往往投诉无门,即便诉诸法律,也因为缺乏明确依据而难以维权。有的房东在租期内单方面违约涨租,或者合同到期后,以各种理由克扣押金,上演“提灯定损”的霸道行径;还有部分中介平台为吸引流量,发布虚假房源信息,诱导租客签订不平等合同;更有甚者,一些“黑中介”收取高额中介费后失联跑路,给租客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租户的切身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
《住房租赁条例》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租赁双方的权利义务。如针对不退押金的问题,《条例》明确要求,“出租人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针对虚假房源问题,《条例》则强调,“住房租赁企业发布的住房地址、面积、租金等房源信息应当真实、准确、完整”,违者将面临处罚。这些条款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提升租赁服务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总体来看,《条例》内容系统全面,对租赁双方的权利义务界定清晰,对市场乱象的针对性强,有助于增强租户的安全感。但必须看到,“徒法不足以自行”。立法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确保这些制度在现实中得到有效执行。
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常态化的检查机制,对违法行为零容忍。比如《条例》提到,发布虚假或者误导性房源信息,“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现实中,租房平台上的虚假房源信息屡见不鲜,若因法不责众而免于处罚,只会削弱法律威慑力。对此,需加强日常巡查与监管,将罚款等惩戒措施落实到位,切实提高虚假宣传的违法成本。
居住问题也是民生问题,住房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关乎民众的居住质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住房租赁条例》的施行,为租房市场划定了清晰规则,只有将规则执行到位,才能让租客真正告别“提灯定损”之类的租房陷阱。(熊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