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守一
在App上花2000元认养20只鸡,就能收获鸡蛋还能折算现金,一年最低收益可达4650元?据央视网报道,听起来就不太靠谱的“云养鸡”,却正在成为一种新型骗局,让不少中老年人上当受骗,要维权讨回钱财却非常困难。
这类骗局分析起来并不高明,无非就是利用部分人对农业、畜牧业的陌生以及潜藏在内心的贪婪和侥幸。但凡多去检索一下正规媒体的报道,或者咨询一下从业人员,就知道养鸡、养牛羊,不可能产生非法平台许诺的暴利。而有些人明知这是不正当的“击鼓传花”生意,还去参与投资甚至拉人入伙,是以为只要有人跟进,不在自己手上“爆雷”,就能赚到钱全身而退。但“赌徒”总是玩不过庄家,最终还是栽了进去。
要避免这样的骗局,最基础的工作当然还是加强科普。除了让更多人了解类似云养殖的骗局模式,也要多教会大家辨识骗子的方法。比如新闻中提到的“云养鸡”骗局,记者查询发现,看起来挺正规的“云养鸡”平台,相关商标长期处于“驳回待复审”状态,所属公司已于2022年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如果投资者知道查询途径和方式,或许就能提高警惕避免入坑。
也就是说,反诈不能停留于理念的宣传,还得让更多普通人知道,面对各种花样翻新的所谓投资机会,可以通过哪些技术手段去做核实。报道中还提及另一个“云养鸡”骗局,组织方曾用“中国国家质量认证评审委员会”的盖章证明自己正规,但其实检索一下就能发现,这一机构早在2021年就进入了民政部公布的第六批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可见,这些骗局中很多细节也经不住推敲,只要多去核实其商标、企业信用、各种公章的合法性等,就能识破不少骗局。
除了“提醒投资者擦亮眼睛”之外,监管维度当然也需要“技术升级”。这些骗局都发生在线上,通过APP或者小程序运作,并非无迹可寻。一方面,这些APP或者小程序是否合规,监管部门是否有及时的把控?央视网记者联系的一家软件开发公司,声称销售了多款云养殖小程序,数据可随意更改。这些小程序有多少用于诈骗,应该跟进核实。如果监管部门能积极从平台源头入手,或许就能极大压缩诈骗空间。
另一方面,各地陆续已经有不少骗局曝光,有不少受骗者维权,他们被骗的资金流向了哪里?资金链上涉及的群体,是不是都被依法进行了追惩?鉴于这类骗局带有传销性质,有些受害者本身同时也可能是加害者,他们自己投资的同时还在发展下线,对于这部分群体,是不是也应该加以惩戒?不让每个环节的作恶者都付出代价,骗局就会因为法不责众而继续存在。
总之,对这样一个并不高明危害却很大的骗局,还是要在监管层面多做思考,拿出更多有针对性的举措,才能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避免更多无辜者受害。(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