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秦川
7月23日,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发生一起6人死亡、1人受伤的事故。据报道,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成立事故调查组,对这起事故提级调查。
6死1伤,令人唏嘘。面对6名大学生的意外死亡,没有人不为之痛惜。人们关注此事,不仅为年轻生命的逝去而叹惋,也为他们突遭横祸而费解。
6名大学生遇难,与格栅板脱落有关。有业内人士指出,格栅板材质多为镀锌碳钢,一般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并设有支撑结构,属于承重部件,具备较好的承压能力。可在事发时,格栅板为何既承不了重又抗不了压?
表面看,脱落的是格栅板。而实际上,脱落的是日常维护责任,是应有的监管职能,也是本该发挥作用的制度约束。
据媒体梳理的时间线可知,23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师生在参观浮选车间时发生了坠落事故。10时58分,公司矿山应急小队抵达现场。12时01分,第一名人员被救出;12时40分,最后一名人员被救出。此次救援是否专业应交由业内人士判断,但从事故发生到救出第一人耗时100分钟左右,恐怕难言高效。
据报道,涉事企业官微在今年2月25日的文章中指出,在生产过程中,浮选车间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操作规程,并以保命条款和零伤害条款为抓手。如今看来,这些表述均不无讽刺意味。
文章还提到,顺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层平台地面格栅板更换。不知道事发时脱落的格栅板,是不是最新更换的格栅板。但无论如何,事故的发生都已说明企业存在管理盲区,暴露出的问题都很严重。
如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已提级调查。一方面,可更快查明原因、明确事故性质,另一方面也将提出整改措施。同时,提级也意味着此次调查具有更高规格,掌握更大力量,也更能摆脱利益纠缠,调查结果更有可信度。
同时,也要防止两种偏向。一种是,污名化暑期实践。事发后,国内多所高校紧急发出暑期实践安全提示,对此有网友建议取消大学生暑期实践。显然,这是因噎废食。据报道,东北大学于2023年与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书》,先后于2024年3月、2025年3月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到此次事故矿进行毕业实习。问题不是出在暑期实践上,而是出在企业生产涉嫌违法违规上。
另一种是,过度放大大学生标签。在此事故中,6名大学生的不幸遭遇令人痛心,企业严加整改是本职工作,这是防止悲剧重演的应有之义,也是告慰遇难大学生的应有之义。但需看到,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即便没有大学生遇难也不能放松。
一定程度上说,提级调查是一场自上而下的“雷霆行动”。但是,调查本身是起点而非终点,关键在于如何问责,以及如何构筑长效防护网。毕竟,一次集中问责,可以惩前,却难以毖后,更不等于就能永久实现安全生产。打补丁、强监管并举,推动“权责清晰”的制度闭环形成,安全红线才可能真正内化为全流程的行动自觉。(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