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夏研
8月6日,有游客发视频称,陕西省西安市安仁坊遗址博物馆外广场,多名中老年女子在高温下抢位躺卧进行类似汗蒸养生的理疗活动,甚至因为“占位”引发激烈争吵。8月8日,馆方工作人员回应,该行为已持续两年,附近居民每日下午占位铺毯,破坏公共空间秩序;目前,工作人员已用自来水泼湿平台降温阻止,并联合城管部门以劝离为主沟通处理。
这是颇有讽刺意味的一幕:里面是博物馆,一个普及“文明”的地方;外面躺满“汗蒸”的人群,一个明显“不文明”的行为。可谓门内门外,完全是两副样子。
这种自发的汗蒸,从视觉上看当然很不雅观。一群人拿着床褥枕头,东倒西歪地躺在那,这实在不是一个公共场所该有的样子。
这样的行为不仅不够文明,而且很可能也不健康。比如这种自己“发明”的汗蒸,其实很容易中暑,要知道,西安夏天的温度甚至可达40度以上。相比于正规场所,一旦出现类似状况,各种降温、施救措施很难措手。总之,这是一个从文明到健康,都十分可疑的行为。
要制止这种行为,其实非常难。根据馆方工作人员的回应,这样的行为已经持续两年,这说明想要彻底地干预并不容易。
这种困难,除了博物馆人手、干预能力有限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这是一个公共空间,本来就有一种“供人使用”的属性。可以想象,如果一位路人只是坐着休息,这允许吗?想必是没有问题的。那么躺倒呢?带个床铺躺倒呢?带个床铺躺倒一整个下午呢?这一个个行为,要区别出允许或不允许,本身就十分困难,也必然面临质问,“为什么坐着可以,躺着不行?”
而且,正因为这是一个公共场所,一些强制性的措施也会面临尴尬。像用水泼湿平台的措施,固然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也会导致哪怕只是坐坐也不行了。这种措施一旦用力过度,必然会呈现另一种观感——让公共场所彻底失去公共性。
其实,《西安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里确实提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广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及其他公共场所堆放物料、摆摊设点、搭建棚亭及其他设施,影响市容环境卫生。但这其中并没有包括“躺着”“汗蒸”,这本身也意味着对于非经营或恶意的使用,留下了一定的空白。也即总有一些灰色地带,没法是非分明地彻底扫清。
那么现阶段怎么办呢?似乎已经束手束脚,无法“彻底解决”了。这种随地汗蒸确实不雅,但是不是一种“不可接受”的行为,是不是要祭出雷霆手段把任何“不好看”的公共行为都挤压干净呢,也很值得讨论。
比如博物馆门口的“汗蒸”,有没有产生严重的卫生问题?有没有破坏公共场所的基本功能?有没有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这些可能都存疑。本质上,这只是人们在公众场合的一种姿态。而且这个行为未见得会持久,天气转凉,所谓汗蒸理疗自然也不存在了。至于“占位”引发激烈争吵,则是一种常见的纠纷,广场舞、公园合唱也可能有类似的冲突,自可以请求警方介入。
仔细想想,这的确让人无奈,但很多时候人们也许真的很难“一把取缔了干净”。那么怎么办呢?恐怕也只能期待他们旁边的博物馆发挥一些作用:潜移默化地改变思维模式,逐渐提高文明的水位,让一些人具备在公众场合随意躺倒的“耻感”。(夏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