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马青
8岁自闭症儿童8月9日中午在大理苍山失踪,当地多部门全力搜救了三天多时间,但截止到目前仍然没有音讯。随着时间推移,孩子生还的几率在不断下降,令人揪心。孩子是跟随一个提供“自然疗愈”的夏令营去爬山的,号称“独立营”,无家长陪同,由随行老师负责看护,当时团队中有4名成年人和7个自闭症儿童。目前,相关部门已对涉事夏令营展开调查。
据专业人士介绍,苍山大部分地方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地形有山谷、悬崖,加上连续多日下雨,搜救难度极大。而孩子是自闭症患者,有可能不会主动呼救,反而会在听到陌生人呼唤时畏惧躲藏,这些都加大了搜救难度。
救援的困难,恰恰对应着这个夏令营项目的疑点。明明近期雨水多,为什么夏令营要带孩子去山区活动?自闭症儿童需要额外照护,师生比4:7,约等于一个成年人带两个孩子,能顾得过来吗?随行老师承认,经过一处拐角后孩子不见了,发现时已不见踪影,可见老师没有做到时刻让孩子处在视线之下。
有报道称,记者去类似机构咨询时,机构会用“正规机构都给孩子佩戴定位器”来打消家长的疑虑。但《中国新闻周刊》援引救援志愿者的话说,孩子身上虽有Air Tag定位器,但在苍山这样的环境里,信号和有效距离都大打折扣。也就是说,无论是资质“正规”,还是设备“高科技”,都不足以填补安全疏漏。
还有一个细节——孩子上午11时40分走失,而警方接报是13时43分。带队老师为何没有第一时间报警?寻找失踪儿童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任何迟疑都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错失。可想而知,夏令营缺乏应急预案和流程培训,带队老师没有应对经验。
参加有风险的活动,机构一般会和家长签安全协议。但法律早已明确,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机构需要承担侵权责任,除非能证明尽到了教育和管理职责。安全协议不是免责护身符,既然要服务特殊儿童,就不能只想着用“协议”给自己豁免。
这个夏令营声称用“自然疗愈”帮助自闭症患儿,户外爬山是项目之一,宣传称配备退伍军人和体育老师,爬山、涉水、挑战自我,提升胆量与自信。听上去很诱人,但问题在于,夏令营的资质是什么资质?是否具备开展特殊教育和康复医疗的能力?退伍军人和体育老师,能对自闭症儿童展开专业的“行为干预”吗?所谓“自然疗愈”难道是只要把孩子带进大山就算数?
组织研学活动的夏令营第一要务就是保证孩子安全,更何况是面对特殊儿童,安全门槛应当更高。师生配比、路线风险评估、定位与应急设备、突发状况的处置能力,都该比普通夏令营更严格。但现实却是,对夏令营的管理分散在教育、民政、文旅等不同部门,没有统一标准和专项制度,让一些机构任意游走在灰色地带,直到出事才被追问资质与责任。
特殊儿童家庭很不容易,就像这个失踪儿童家庭,穷尽全家两代人之力,不惜重金,只想让孩子获得重新融进社会的能力。所以,他们被夏令营机构漂亮的文案和高昂的价格迷惑,误以为这就是专业的体现,殊不知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宣称“自然疗愈”的机构,是否真的有疗愈能力,显然需要专业的衡量尺度。专业医生的意见很明确:自闭症的核心问题在于社交技能与语言系统障碍,并不是心理疾病,自然环境或许能在感官调节上起一定作用,但更需要结构化的社交训练,如果缺乏专业康复师的引导,不仅难有显著改善,还可能增加不安与压力。
所以,不能把特殊儿童教育当成挣钱的商机。教育本身就是极其严肃的,更遑论面对“特殊儿童”,必须有更专业的能力和更高的安全标准。安全是一切的底线,面对特殊孩子,这条线必须更牢,才能托住他们融入更大的世界。(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