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林舟
8月18日,新浪微博社区管理官方微博@微博管理员公告称,4个微博账号因“挑动性别对立”而被处以降低账号曝光、阶段性禁言乃至永久禁言等处置。
细数这些账号被罗列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长期发布侮辱攻击异性群体言论”“多次发布低俗调侃侮辱异性言论”“频繁炒作社会热点事件,刻意将话题引向性别矛盾”等。可以看出,对异性进行群体性攻击,正是这些账号的流量密码。
不得不说,近些年极端地挑动性别对立,似乎很容易引发共鸣。理由也并不复杂,简化、粗糙、极端的论说逻辑,最容易捕获“受众”:理解起来没有门槛,又可以将复杂的生活现象、人生难题,归因于一个万能的、看起来“巨大的”、无所不在的却又无法反驳的群体——异性,这很能对上一些人的脾胃。
但这终究也是一种危险的流量陷阱。正像上面也提到的,这种逻辑“简化、粗糙、极端”,漏洞其实是很明显的。正像人们常说的“千人千面”,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差异尚且如此巨大,又怎么可能用一种将全体人口二分法的概括,解释一切社会现象呢?
所以性别对立并不能提供一种理性的解决方案,但能提供一种左冲右突、充满破坏力的情绪。在网络空间制造戾气,对个体行为上纲上线,对社会话题进行泛化的道德审判。这不但无助于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反而容易绑架公共讨论的方向,让原本可以通过讨论、共识来推动的社会改善,陷入一轮又一轮情绪宣泄的漩涡中。
而现在随着这些账号被处理,不仅是给一些自媒体敲响了警钟,其实也应当让舆论有所警醒。性别议题本该是一道需要耐心拆解和理性讨论的“复杂命题”,也是一场只有靠理解、尊重与平等才能向前推进的“群体协作”。若任由煽动性情绪裹挟公共话语场,将个体经验无限上升为群体矛盾,最终只会让建设性的声音被淹没,让本应推进的社会改善一步步偏离正轨。(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