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胡栖安
近日,有商家在购物平台兜售控糖饮产品,称能“从根源解决血糖问题”“一个月左右见效”“降糖后可以减少药物用量甚至停药”,不少消费者为此买单。据媒体调查发现,此类“控糖卫”、Breorqy西洋参苦瓜肽饮宣称“美国进口控糖饮”,实为国内企业生产。一瓶150毫升装的控糖卫液体,不同店铺的售价在160余元/瓶-190余元/瓶不等,而成本不会超过10元。
专家提醒,糖尿病目前无法治愈,宣称可以修复胰岛细胞、逆转糖尿病、停药的产品,涉嫌虚假宣传。这些商家随意夸大此类饮品的药效,肆无忌惮地在平台兜售,大包大揽“根治”糖尿病,不能只当作无聊的商业故事看,更不能止于道德谴责,而理应引起各方足够警惕,并迅速采取防范措施。
诚如专家所言,一些商家推销的“控糖卫”、Breorqy西洋参苦瓜肽饮,以及“三价铬”产品等,本质上只是营养膳食补充剂。在我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属于普通食品范畴,说白了就是一种加了苦瓜肽、诺丽发酵汁等成分的饮料。那么,这些本来并不复杂的事物,为何会被吹得天花乱坠、惑人心智呢?
首先,这与商家的精心包装分不开。据报道,记者在电商平台多个店铺看到,“美国进口控糖卫(液体饮)”的宣传图文不仅列举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的数据,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还“贬低”其他降糖产品及药品,并强调自身“终身糖正常,强过20倍胰岛素”“可替代西药”等。而在与消费者沟通时,客服也完全参照“问诊”行为,询问消费者“血糖值、是否确诊糖尿病、用药情况、并发症症状(如视力模糊、眼底出血等)”,变相收集患者病情信息。
“三价铬”产品也是如此,其本身是一类添加三价铬的膳食营养补充剂,却被众多商家宣称为“血糖克星”“天然口服胰素”“诺贝尔级糖尿克星”,甚至宣称可以帮助消费者“轻松退出糖友圈”。
所有这些操作,都传递给消费者一种强烈的治疗意味,事实上这种行为已经越界。毕竟,膳食补充剂不过是“聊胜于无”“或许可以”的“补充营养”,根据现行法律,绝对不可以公然宣传本来就未必存在的“疗效”,更不能模糊食与药的边界,以混淆视听、误导民众。不客气地说,这不过是一种食药混搭的包装术,此前在很多饮品中都曾使用过,如今卷土又来,可谓阴魂不散。
其次,夸大宣传之所以每每能够得手,也与其能击中消费者痛点有关。尽管糖尿病目前无法治愈,但人们的期待总是会有的。特别是,不少患者担心长期服用降糖药会产生副作用,这也成为一些商家推销产品的“靶点”,使之能精准收割焦虑。何况,此类控糖饮品一味标榜“进口”,显然打的就是“外来和尚会念经”的算盘,算准了消费者的“小心思”。
也因此,此类控糖饮品或许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定的情绪价值,但却切不可当作药品使用。一旦因为服用此类饮品而停掉降糖药品,很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至于说“修复胰岛”“攻克糖尿病”等等说辞,就更是大言欺世了。
这种毫无科学、不负责任的虚假产品,能在电商平台大摇大摆销售,不排除商家在措辞上刻意规避监管,比如某产品广告语称“可替代西药”,其中“药”就使用了繁体字替代,但电商平台未能从严把关,在消费者投诉后未能及时整改也是重要原因。
商业需要人气,也需要利益,但前提是依法依规。《广告法》明确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亦规定,“禁止以介绍健康、养生知识等形式,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
对这种假进口、真坑人的产品,也不能止于下架处理。事实上,多起事件表明,下架不过是一些不法产品的障眼法而已,避一避风头,换个马甲又上架了。监管部门应紧追不放,溯源追责,严厉处罚,以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胡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