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双玲
“暑假要不要补课?”“暑假要不要研学?”“暑假要提前学到哪里?”整个暑假,这些都是中小学家长群热议的话题。直到开学临近,社交媒体中还有“不加速就是躺平”的观点流传。有家长来和笔者探讨,我的答案是,假期当然是加速期。
只是,这个“加速”,不一定在课业上。
首先,户外运动要“加速”,让身体和大脑一起开挂。
学校操场再大,也不如在公园、郊外自由奔跑。没有“你应该”的刻板规定和“你必须如此”的强制要求,只有“你可以尝试”的无限可能和“你愿意探索”的广阔空间,这带来的运动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须知阳光+运动=更强的体质+更灵活的大脑。爬树、骑车、追逐打闹,都是在训练手眼协调、空间感和反应力。更重要的是,在烈日下咬牙坚持,比任何说教都更能锻炼意志力。
二者,兴趣爱好应“加速”,让孩子主动“上瘾”
课堂是“规定动作”,兴趣是“自选动作”。当孩子真正热爱一件事——画画、编程、踢球、做手工——他们会主动查资料、反复练习,不怕失败。这种“我想学”的内驱力,比刷十套卷子都珍贵。兴趣不仅带来快乐,还会成为孩子一生的情绪出口和竞争力。更可况,学习的终极意义就在于拓展视野、塑造人格。
三者,交朋友可“加速”,让情商悄悄升级。
暑假是社交黄金期。邻居小伙伴、兴趣班同学、夏令营队友……
交往中,孩子会学会倾听、表达、换位思考,也会遇到矛盾、学会和解。朋友间的互动,会促使双方互相观察、促进个人完善;共同的经历和探讨,会帮助彼此确认价值观,甚至激发人生方向。
朋友带来的陪伴和鼓励,能让孩子更自信、更开朗,在面临挑战时培养的鼓励能提供而外动力,形成正向循环。这些软实力,课堂很难教,但生活可以。
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与身边的人合作交流都需要终生学习。人际交往是最好的学习如何与他人共生、共赢的场所。人际交往的边界和方法,始终是需要在自我实践中获得的。
最后,自理能力需“加速”,让主动性提升。
我们陪养孩子的终极目标是希望他成为独特的生命个体。希望他能自主的应对自己的学习、生活。一个可以把自己作息时间、生活起居安排好的孩子,在学习中更能主动的合理的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也有能力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挫折期、困惑期。
所以,假期的意义,不是用补课填满每一天,而是给孩子时间去在阳光下奔跑、在热爱中沉醉、在交往中成长、在生活中赋能。等到开学,你会发现,那些“玩得开心”的孩子,不仅身体更强壮,心态更阳光,学习动力也更足。
这,才是假期最该有的“加速”。
(作者系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