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辱骂”法官被罚10万,需慎重考量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辱骂”法官被罚10万,需慎重考量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5-09-17 14:06

  作者:陈广江

  55岁农妇“辱骂”法官,被罚10万元?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今年6月,山东省临沂市55岁农妇杨宝花,收到一份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杨宝花的丈夫为原告)后,不服判决,来到临沂经济开发区人民法院执行大厅找到法官理论,其间与法官发生言语冲突。当天,杨宝花收到了10万元法院罚单,同时被拘留15日。

  专家认为,该案法律适用错误、罚款过高,且最好不要并用罚款和拘留这两种惩罚措施,法院应尽快纠错。9月16日,该案承办法官称,此事后续处理还需等待调查结果。

  事件一经报道,迅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边是法官尊严与法庭秩序,另一边是普通民众对判决结果的强烈不满与情绪宣泄。两者之间如何权衡,不仅关乎个案公正,更触及司法的公信力。

  法官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其人格与职务尊严理应受到尊重。当事人对裁判结果不满,应当通过法定程序理性表达,而非采取情绪化甚至过激的言行。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司法权威的建立,依靠的是裁判公正、程序合法、说理充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不是严厉处罚甚至“天价罚单”。罚款只是一种惩戒手段,并不能成为树立权威的工具。一旦司法处罚背离比例原则,反而容易引发公众对司法公正的质疑。

  据报道,杨宝花承认自己情绪激动、声音较大,但也强调并未辱骂法官。而法院则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以“严重妨碍诉讼活动”为由对她作出重罚。但值得斟酌的是,该条款明确针对的是“法庭审判过程中”发生的扰乱秩序行为。杨宝花在判决后、于执行大厅表达意见,是否适用该条规定?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细节,更在于准确适用。法院在援引法条时若偏离立法本意,容易导致司法裁量权的滥用。

  更何况,10万元罚款远远超出一般人对“违反法庭秩序”罚款的合理预期。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此类罚款上限为1000元,而本案处罚金额高出百倍。即便法院认为其行为情节严重,也应于法有据、罚过相当。

  司法应当有力度,也应当有温度。法院在维护秩序的同时,也需保持必要的宽容,依法区分情绪发泄与恶意侮辱,避免轻易动用强制措施。一句“谁这么判,谁就没良心”固然过激,但是否达到“谩骂”“侮辱”的程度、是否必须用重罚来回应,值得慎重考量。

  该案也反映出基层群众法律意识的欠缺和权利表达渠道的不畅。法官不仅是裁判者,也应是法律精神的传播者、社会矛盾的化解者。杨宝花对判决不满,本可通过上诉、申请再审等法定途径寻求救济,但她选择了直接找法官“当面理论”,最终引发冲突。这说明司法公开、判后释疑工作仍有提升空间。

  目前,杨宝花已就罚款和拘留决定申请复议,但被告知“已超期”。尽管如此,法院仍应依职权主动审查、自我纠错。司法公信力不在于不犯错,而在于有错必纠。唯有如此,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信任司法、依靠司法。(陈广江)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准大学生“体验服”

  • 睡眠管理师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2024-08-06 10:17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2024-08-02 15:0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