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谷子 于天明
覆盖上海16个区的50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日供餐超过50万份……正是这50万份中的虾仁炒蛋,再次引发广大网友对校园食品安全的关注与讨论。近日,多位上海家长反映,孩子学校午餐中的虾仁炒蛋出现异味,被供应商上海绿捷公司紧急撤回。上海市教委也发布通报称,已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赴现场调查,相关菜品留样及原料已送检,一周内将出具检验结果。无论如何,餐食被紧急撤回都是反常的,这也足以令家长战战兢兢。让孩子们在校园里安心地吃一顿饭,难道这个要求真的很高吗?
今年7月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明确提出了餐食加工过程必须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系统,并向学校、家长和学生公开展示食品加工的关键操作流程。那么,这次校园餐事件中,涉事配餐公司是否严格按照《指南》标准,安全、卫生、透明地生产校园餐?这是后续调查不能放过的关键环节。
校园食品安全,从来不是小事,校园餐已经是“磨破嘴”的问题。关乎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乎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宁,更关乎社会对教育环境的信任底线。学生餐的管理难点,就在于链条较长、环节较多,任何一点漏洞都可能酿成整体性的事故。在“一周内出结果”的调查之外,相关部门更应踏踏实实做好保障校园食品安全这一长线任务。
这里是《目光》专栏,愿你目之所及,皆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