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发明
2025“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不久前在地坛公园举办,11天累计吸引读者55万人次。众多爆款文创产品集结亮相,带给市民难得的综合文化体验。在此之前,经过20年持续塑造的“老品牌”上海书展、近两年兴起于黄河之畔的“新势力”兰州书展相继举办,其共同点都是从书籍交流展会延伸为一场城市文化盛典。
在信息触手可及、网购送书上门的今天,书展不再是单纯的书籍集市,而是以书籍为原点辐射带动一场文化体验,多元化跨界和新场景探索已成为各类书展的必答题。中轴线四季冰箱贴、神仓拼插模型等特色文创产品的跨界融合,让读者在逛书市的同时接触到戏曲、博物馆、公园等多种文化形式;“文化味蕾地图”的有力宣推,让周边文化地标、运动休闲场馆、怀旧老字号餐饮走进参展人的视野;“丝路”“黄河”“非遗”主题市集与阅读区相映成趣,将阅读与地域文化、历史记忆、手工技艺、旅游体验深度链接。宛如一个个城市文化会客厅和文化消费体验场,向人们诉说着文化消费的新潮流。
日益繁荣的文化新生态正在深刻重塑文化消费市场格局。一是促进了IP经济的增长和繁荣。与文化的跨界融合能够为商品和品牌打造独特的记忆点,助其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比如孝端皇后凤冠冰箱贴的出圈,正是因为高度还原博物馆“镇馆之宝”的独特文化特征。近年来,网络文学、动漫、游戏及其周边衍生消费等诸多新型文化消费业态的兴起,展现出文化消费的巨大潜力,今年一季度,文化新业态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83.5%。
二是助推体验式消费成为文旅消费的主流。体验式文旅消费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带给游客可感知、可参与、“沉浸式”的动态文旅体验,成为近年来各地文旅的热门模式。河南开封的万岁山武侠城,让厚重文化从“供着看”变为深度体验,打造出一个沉浸式“江湖”,唤醒了深刻在大众心中关于侠义的DNA。湖北孝感的“槐荫船说”行进式水上夜游,在光影交织、音效环绕中,再现了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为观众营造出360度沉浸式的独特体验。
与科技、旅游、产业的融合,把丰富的文化资源变成了新的消费增长点。这也启示我们,要进一步释放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力,就要走好跨界融合之路。用传统文化融入当下生活,积极构建多元化场景,展现文化的多维魅力,提升消费体验的广度和深度。用科技深度赋能,创新创造内容展现和传播方式,破解文化向消费转化的瓶颈。
书展的新变化,呼应着城市品牌塑造与文化消费的潮流。可以预见,未来的书展形态将更加开放融合,逐渐成为内容引领下的多元文化生态的参与者、构建者。(陈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