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赵志疆
在一些社交平台和兼职群中,短剧群演的招募信息层出不穷,吸引了不少希望体验演艺生活或兼职挣钱的普通人。媒体记者调查发现,这个看似门槛低、机会多的群演市场,实则暗藏诸多不规范、不透明的灰色操作。不少应聘者尚未踏入片场,就被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劝退”;即便成功进组,也常常面临超时工作、克扣薪酬、权益保障缺失等问题。
“日薪300元”“无需经验,时间自由”“与明星近距离接触”……在不少人看来,这样的短剧群演招聘信息颇具诱惑力:门槛不高、时间灵活、收入可观。然而,这很可能只是精心设计的陷阱:求职者一旦上门,就会被劝说“最好先接受公司的专业表演培训”,并随即给出方案:5天培训收费3980元,7天培训收费6980元,并承诺培训结束后会为学员推荐演戏机会。
明眼人看到这里就会明白:这哪里是招聘群演,分明是变相卖课。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及时察觉其中存在的猫腻。当招聘骗局披上“签约保底”“演够退款”的外衣,迷惑性大大增强,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和想要圆梦的老年人很容易堕入其中。
实际上,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招聘,本身就涉嫌违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网络招聘服务,应依法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未经许可或未按照法律规定,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更是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今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行动,重点聚焦劳务派遣违法行为、非法职业中介活动、以职业中介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以及其他突出违法违规问题。清理针对群演的“套路招聘”,铲除相关的网络黑中介,需要求职者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与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一起,构筑起强大的劳动权益防护网。
相比起“套路招聘”,劳动权益缺乏保障更是群演普遍遭遇的困境。多位受访群演反映,高强度、低保障的工作状态已是家常便饭。有人甚至遭遇“120元让人干20个小时,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的极端情况。
随着平台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创造出包括短剧群演在内的大量新就业岗位。他们以灵活的工作方式,满足着企业短期或特定项目的用人需求,不仅给公众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而且正在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保障灵活就业者的劳动权益,需要加大对相关用工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敦促用人单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为劳动者提供必要劳动保护和安全培训,并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在此基础上,有必要畅通维权渠道,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探索更加灵活、多元的就业模式,就要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兜底”服务。包括群演在内,哪怕他们的工作时间只有一天,相关的劳动权益也绝不应该“缺斤少两”。这不仅关乎劳动者的体面,同时也关乎法律的尊严。(赵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