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郭中磊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形势,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是抓改革、促发展的最终目标。
千头万绪的事,说到底是千家万户的事。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很多时候,群众不满意,是因为供需错位导致的,有的地方事情做了不少,但群众感受不明显,甚至不买账。究其原因,就是群众的需求没搞清楚,工作没干到点上,更没做到群众心里。要聚焦群众普遍关注、反应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从群众最关心的地方抓起,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通过改革补齐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短板,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到、够得到的实惠。
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的力量之源。改革任务越繁重,就越要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基层探索中孕育着改革的智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改革的力量。“枫桥经验”、接诉即办……这些都是基层和群众面对新问题时的探索实践。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带领群众一起干,通过访民意、聚民心、汇民智,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
抓改革,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在现有条件下,尽最大努力把能做的事情做好。“量力而行”强调的是要尊重客观规律,做任何事情不能脱离实际。“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既是辩证法,也是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不要好高骛远,吊高胃口,作兑现不了的承诺。”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现实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做起,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以久久为功的韧劲和恒心,推动改革落地见效。(郭中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