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吴萱提
作为制造业产业链中的高端环节,先进制造业具有高科技、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效率等特点,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动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十四五”期间,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建设与发展全面提速,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先进制造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5.1%提升到16.3%,高端化迈出新步伐,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智能电车等领域形成一批高端品牌。智能化全面渗透,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大幅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深入,智能制造示范工厂不断涌现。
二是先进制造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主阵地,在多个维度实现突破。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快速增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
三是先进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突破10000亿元大关,低空经济、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尽管在结构、质量、智能、创新等方面成绩显著,但先进制造业依然面临多方面挑战。例如,先进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依赖进口现象较为严重,使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仍处于“微笑曲线”底端。同时,先进制造业的产业体系存在薄弱环节,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效应有限,出口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品牌影响力不足,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针对此,应当把握好全球先进制造业呈现的新特征,从多维度协同发力。
构建技术攻坚与自主创新体系,实现高阶跃升。聚焦人工智能、先进装备、生物医药、科学仪器设备等关键的核心技术,针对性攻克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问题,持续性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尤其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力军的作用,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政策激励,将企业研发项目纳入国家重大科研计划,支持企业参与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鼓励企业积极投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构建自主创新体系。
充分发挥领军企业辐射作用,实现横向联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平台企业等重点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创新联盟等组织,形成大中小企业联动创新的发展格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品牌,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实现深度融合。提升产学研协同发展水平,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产业化“最后一公里”。依托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建立共享生产平台,推动先进制造业模式转变。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精准化、定制化的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推动先进制造业与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圈,增强国际竞争力。(吴萱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