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广江
10月14日,已故茶界泰斗张天福被AI工具“复活”,为茶企代言一事引发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视频中,AI生成的张天福称,“我活到108岁,试茶80多年”,并推广品牌理念。涉事方福建张天福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承认,视频系AI制作。对此,张天福的遗孀张晓红称,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张天福之子张德友表示,曾授权茶企制作视频,已被主管部门约谈。
事实上,用AI技术“复活”已故名人并非新鲜现象,甚至已形成了产业链。据报道,李玟、乔任梁等已故艺人都曾被网友用AI技术“复活”过,但家属均明确表示反对。法律人士提醒,在流量即利益的时代,制作、发布此类“复活”视频的行为可能构成侵权。
相比之下,此次张天福被“复活”事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制作、发布视频的企业,可能拥有“张天福”这一品牌商标,而且获得了部分直系家属的授权;另一方面,“复活”张天福的目的也比较明显,即用于企业代言,追求商业利益。这种情况下,此事背后有关AI技术使用边界和底线的问题,显得更有探讨价值和典型意义。
根据民法典,逝者的肖像权并不随生命终结而消失,其配偶、子女、父母等近亲属有权依法主张相关民事责任。作为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的形象与声誉是宝贵的无形资产。但本次事件中,近亲属之间意见不一甚至截然相反,导致授权的合法性存疑。如果要使用这笔无形资产,是否需要家属共同授权?
根据广告法,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已逝世七年之久的张天福在视频中“复活”,并现身说法为企业代言,恐怕难以洗脱“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之嫌,还会挑战社会约定俗成的真实观、生死观。有亲友表示,张天福生前低调,从未发表视频中的言论,并批评此举是“造假、侮辱、丑化逝者”。
作为茶学界泰斗,张天福生前提出的“俭清和静”四字茶礼被广泛认可,强调勤俭、清廉、和睦、宁静的价值观。如今,张天福被AI“复活”为茶企代言,并导致近亲属之间的矛盾公开化甚至“狗血化”,显然不符合张天福生前所倡导的价值观。
技术的更新迭代总是快于制度规则的建立。AI技术让我们能够做到许多过去无法想象的事情,包括“复活”已故之人。但是,拥有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所顾忌地使用它。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但技术的使用必然承载着价值判断和伦理选择。
AI技术应用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这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可以肯定的是,技术的未来应坚持向善原则,在“能做什么”与“该做什么”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不仅关乎法律法规,更关乎一个社会的道德底线和文明尺度。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是尊重其生前意愿,呵护其在亲友心中的记忆,而不是让他们在数字世界被随意“唤醒”,成为商业推广或利益争夺的工具。(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