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郝悦
站在丹江口水库远眺,碧水蓝天尽收眼底。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稳定在Ⅱ类以上,北京近八成、天津全部城区供水皆源于此。近十年来,修复长江生态环境被摆在压倒性位置,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共识,绿水青山逐渐成为造福百姓、润泽生态的“金山银山”。
江河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守护长江碧波,不仅事关沿岸百姓的福祉,更直接决定着南水北调的水质安全。近年来,湖北积极开展“净水北送”行动,将水土保持作为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环节。绿化造林、封山育林,让丹江口库区孕育出了一批山青水净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数字技术的应用,让水资源流动与变化得到精准监测,为水质安全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彤心源”志愿服务队等民间力量活跃在库区岸边,则让节水护水成为城市的文明共识。当每一方水土都得到精心呵护,每一份力量都汇聚成保护合力,长江才能真正成为滋养南北、惠及百姓的财富。
保护长江生态,不止于守护滔滔碧水,更在于守护其承载的万千生灵,让长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从在大渡河、三峡库区推进河流再自然化改造,开展栖息地保护修复,为鱼类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到聚焦珍稀物种保护,开展全中华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2021年实现子2.5代中华鲟成功繁殖,标志着我国在珍稀物种人工保育领域达到新高度;再到建立三峡遗传资源库,收集保藏水生生物核酸、细胞、标本等材料,为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留存下珍贵的“生命密码”……
长江的生态价值从来不是单一的,守护长江生物多样性,本质上是守护长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是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根基,更是为子孙后代留住一份珍贵的自然遗产。当江水中重现鱼类成群的灵动,当珍稀物种在人工保育下重焕生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愿景,也在这些扎实的行动中一步步照进现实。
如今,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正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丹江口库区7条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通过市场化交易实现价值转化,总交易金额约2500万元,让曾经“看不见、摸不着”的生态价值,变成了可衡量、可变现的经济资产;在丹江口市大柏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基础上,杏花村找准生态与产业的结合点,大力发展杏子、猕猴桃、烟叶三大支柱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36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元,真正实现了“治一方水土、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
江水汤汤,载着长江的澄澈碧波,也载着人们对生态的坚守与期盼,向北流淌,滋养着万千城乡。未来,随着生态保护的脚步不断向前,长江的碧波依旧清澈,生机愈发盎然,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愿景,终将在代代守护中,成为永不褪色的美好现实。(郝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