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龙敏飞
背景调查作为企业招聘的重要环节,是核实求职者职业信息、规避用人风险的重要手段。然而,据媒体报道,一些背景调查却将与岗位无直接关联的私人事务纳入评判体系。这种做法不仅可能侵犯求职者权益,也会影响就业市场的公平与规范。
所谓“背调”,就是用人单位找第三方机构对拟录用候选人进行专项核查,并对学历资质、工作履历及履职情况等进行评估,给用人单位一个准确、客观、公正的结果。为了确保安全、适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用人单位对拟录用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确有必要。本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流程,也是用人单位防范风险的操作,但如今一些“背调”却走歪变形,甚至延伸到与工作无关的私域。
“背调”一旦越界,其风险可想而知。从小的方面来说,越界的背景调查,比如婚姻纠纷、邻里官司等生活类记录,可能会侵害求职者的隐私权与名誉权,甚至会给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负面影响。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些背景调查,要么是介入私域,要么是道听途说,没有经过严谨的核实,如此不仅会给个人造成影响,更是对就业公平的侵害。
越界的背景调查为何仍屡禁不止?一方面,是一些用人单位过于追求“零风险”用人,试图通过“细致入微”的调查规避一切潜在的风险点,这导致一些“背调”公司投其所好,不断越界;另一方面,则是一些第三方“背调”公司为了凸显自身的专业性、独特性,将一些无关信息美化成“风险提示”,最终让背景调查越走越偏、背离初衷。
当前,对背景调查进行规范化管理势在必行。“背调”的内容包括哪些、哪些内容“非授权不能背调”等等,都应有明确的规范与标准。其次,“背调”机构也应加强行业自律,遵守基本底线,不能为了所谓的“专业性”而不断延伸“背调”范畴,同时应对调查到的内容要进行多方核实,避免出现不实信息。此外,用人单位也应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制定合理的“背调”政策,不能盲目追求“零风险用人”。
别让“背调”沦为无边界的“滥调”,毕竟,“背调”的功能是服务于人才发展,而不是窥探隐私、设置障碍。唯有给“背调”画出清晰边界并压实各方责任,才能让“背调”回归本质与初心,最终推动构建诚信、公平、高效的就业环境。(龙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