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秦川
最近,深圳的一位市民火了。据报道,两年来,他带着一把卷尺穿梭在深圳的大街小巷,专门给公共设施“找茬儿”,被人们称为“卷尺哥”。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这位“卷尺哥”所到之处、所指之弊,件件有落实,每个问题几乎都被深圳有关部门“秒整改”。
这是一个令人暖心的“双向奔赴”。“卷尺哥”紧盯市政设施的“小毛病”,而相关部门没有讳疾忌医,对相关问题“秒整改”,双方有着共同的追求——让城市更美好。
“这才是一个城市该有的温度、态度、速度。”这种良性互动赢得了网友点赞,也激发了人们的共同期盼:建议全国推广。
诚然,各地都需要敢于较真的“卷尺哥”们。而事实上,每个城市其实都不缺像“卷尺哥”这样的热心人。问题在于,他们反映的大事小情能否被当地认真对待,做出整改?如果他们提出了问题相关部门却熟视无睹,岂不寒了人心?
于此而言,为“卷尺哥”点赞的同时,也要为迅速整改的深圳相关部门点赞。“随手拍”为何总能“秒整改”?“卷尺哥”调侃,“不知道是哪位领导盯着我的账号?”对此,深圳市政答复,并没有盯着账号的领导,但有一套“看得见民意的系统”,“去年我们就开始探索‘未诉先办’,主动发现发掘线索”。
如此可知,“卷尺哥”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深圳相关部门“闻过则喜”也不是偶然的,这背后是一套运转高效的成熟机制:尊重社情民意,在整改中回应监督,在互动中实现共赢。
城市的核心是人。一定程度上说,“卷尺哥”是市民以实际行动参与城市治理,多一些“卷尺哥”们,城市必然更宜居。我国城镇化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治理要以人为本,群众满意是工作成效的“试金石”,面对群众的呼声,不能置若罔闻,更不能粗暴以对,而应满足群众期待。
精治城市不仅需要宏大的顶层设计,更需要这般细腻的“微创手术”。如果每名市民的“金点子”都能被倾听,如果每把“民间卷尺”的能量都能被激活,城市治理便会成为社会协同的“大合唱”。这既是治理能力的体现,更是城市文明软实力的彰显。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既需要制度设计的智慧,更需要“把群众放在心上”的初心。这种“市民挑刺、政府秒改”的模式,打破了“投诉易、解决难”的窠臼,将“被动响应”升级为“主动治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卷尺哥”走红是好事,但是此事不能停留于赞美,而要思考如何在“卷尺哥”的带动下,让各地也纷纷“卷”起来,真正做到聆听群众呼声,及时查漏补缺,把城市建设得更好。期待更多地方“卷”起来,为群众而“卷”,为公共利益而“卷”,为城市发展而“卷”。(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