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家人们!镜头跟紧我!今天带你们沉浸式解锁“废墟探险”!你看,废弃工厂里锈迹斑斑的机床,再看这爬满藤蔓的老校舍课桌,还有最刺激的矿区,这风化的残垣断壁。
现在的年轻人热衷废墟打卡,有人追求酷感的照片,有人探寻历史的痕迹,有人汲取艺术的灵感,“废墟美学”就这么出圈了。年轻人喜欢打卡“废墟”,心态并非不能理解。但这股热潮背后的“坑”,可比镜头里的废墟还要深!
别拿命换“出片”
废弃建筑年久失修,里面藏的可全是危险:松动的钢筋、满地的碎玻璃、说塌就塌的结构……每年都有探险的人受伤,血淋淋的教训摆在那,不要为了一张“出片”的照片,赌上自己的安全。别总觉得“倒霉事它轮不到我”,侥幸心理真的要不得!
不是没人管就能随便闯
很多工业遗址看着荒废,但并不意味着向大众开放,其使用与管理权仍归产权方所有,擅自闯进去,不光不安全,还可能违法。产权方真要追究起来,咱可一点理都没有!
“堵”不如“疏”
面对“探废热”与安全等方面的冲突,与其硬拦不如巧引导。比如文旅部门可以结合废墟打造工业旅游项目,既保留了那股“废土感”,又有安全保障。而对于那些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废墟,则应明确设置警示标识、加固防护设施,从源头杜绝闯入风险。
这样,探险的快乐没打折,安全保障也没有缺席。想追求“酷”的体验、探寻历史的情怀本无可厚非,但只有做到确保安全、遵守法律、保护文化,才能玩儿的尽兴不踩坑。
制作:刘杨东晴
设计:董怡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