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邓海建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公布。《建议》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列入“十五五”主要战略任务之一,提出“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内需市场一头滋养着经济发展的参天大树,一头连接着千家万户的烟火幸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8%,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牢牢占据经济增长主动力的位置。十四亿多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磅礴力量,和超过四亿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升级的消费愿景,共同构成了全球最具成长性和潜力的内需市场。中国经济不是“见顶了”,而是进入了新周期,这个新周期最关键的就是扩大有效需求。
经济的韵律并非简单地此消彼长。曾几何时,一种观点将消费与投资视为拔河的两端,似乎一方强劲必然导致另一方式微。但现代经济的辩证法启示我们,它们更像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消费是终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与归宿;投资则是起点,是创造未来供给、开辟新需求的源泉。消费升级的浪潮会引导投资驶向新的蓝海;而有效的投资不仅能满足现有的需求,更能如春风化雨,催生出一片消费的新绿。
“十五五”规划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提出了更高层次的互动逻辑——“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消费需求是产业转型的“灯塔”,指引投资航向;高效投资是市场扩张的“引擎”,开辟消费赛道。过去以生产为中心,企业生产什么,大家就消费什么;未来则以需求为导向,消费者需要什么,企业才生产什么。
实现这种良性互动,关键在于把握“投资于人”的战略意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这意味着,我们的投资不仅要着眼于“物”的建设——如飞驰的高铁、林立的塔吊,更要倾注于“人”的赋能——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医疗、更安心的养老保障。当规划的目光超越经济指标的增长,更多聚焦于人的全面发展,内需的源泉也就更加丰盈不竭。
同时,我们还须以改革的勇气,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堵点卡点。地方保护与市场分割,如同给经济脉络打上的结,阻碍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一些领域出现的“内卷式”竞争、重复建设,靡费宝贵资源、模糊了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因此,要进一步规范地方行为,鼓励错位竞争谋发展:让政策的清流精准滴灌至市场主体与消费者,让市场的无形之手与政府的有形之手更好结合,锻造“循环之钥”,迈向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犹如海上之迷雾。越是风高浪急,越要练好内功,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为世界经济贡献更多确定性。这绝不意味着封闭保守,恰恰相反,一个更具韧性、活力与吸引力的国内市场,正是我们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底气之所在。
大道如砥,大势如潮。“十五五”的画卷已然铺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是一次对经济规律的深刻遵循,也是一场关乎国家前途与人民福祉的生动实践。当政策的阳光、改革的雨露、市场的土壤与亿万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交织在一起,中国经济这片浩瀚的森林,必将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把“不可能”变成“一定能”,最终成就一曲中国式现代化宏大而温暖的乐章。(邓海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