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谷子 于天明
“300元以下基本买不到真羽绒服”,临近入冬,这句话频频出现在社交平台上,冲上热搜引发热议。有人质疑这一说法夸大其词,而更多人认同“一分钱一分货”,认为低价无好货。那么,价格是否真的成为判断羽绒服真伪的标准了呢?
据中国羽绒工业协会专家估算,一件填充150克、90%的白鸭绒羽绒服,羽绒原料成本约63至83元,加上面辅材料和人工,核心成本在126至248元之间。再算上运营、销售及其他费用等等,一件羽绒服的合理售价不太可能低于300元。如果充绒量更多,或者填充的是鹅绒,价格会更高。
低价羽绒服都是“坑”吗?也不一定,价低不等于假货。但我们必须承认,市场的确鱼龙混杂,线上平台价格差异也更为明显。所以不能只看价格,低价羽绒服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绒子含量虚标”和“填充物以次充好”等方面。而售价高的羽绒服,卖点在于其丰富的功能,以及品牌的溢价。
“300元以下不一定是假,3000元以上也不一定最好。”我们选购羽绒服时应结合自身需求理性判断,真正值得关注的不单是价格的高低,更是产品本身的品质与适配度,“穿着舒适美观就行,没必要一味追求厚重或高价”。对于市场监管来说,重在打“假”而不是“廉”。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一件真材实料、保暖舒适的衣服,才是冬天最实在的温度。
不过,动辄就上千,羽绒服的确是一年比一年贵了。
这里是《目光》专栏,愿你目之所及,皆有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