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董宏达
黄浦江畔,再赴进博之约。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规模再创新高。举办进博会,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创新之举、务实之举。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已经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这场延续八年的经贸盛会,早已超越简单的商品交易范畴,成为观察中国开放决心的最佳窗口,见证着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生动实践。
进博会持续扩容,实质是中国开放的生动诠释。举办进博会的意义,不止于让“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更释放出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不移鲜明的信号。也因此,从首届到第八届,已经累计有全球18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展,2.3万家次境外展商参展,31个国家担任过国家展主宾国。其背后是中国对“开放带来进步”的深刻认知。在全球经济相互依存的今天,唯有敞开门户,才能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为自身发展注入活力。在国际经济贸易秩序遇到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中国如期举办进博会,在复杂变局中彰显定力、传递信心、注入确定性,致力于同各国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中国的开放决心,更体现在超越展会本身的制度性突破中。进博会绝非孤立的经贸活动,而是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支点。“十四五”时期,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缩短,自贸区建设加速推进,双边多边投资贸易协定接连落地,这些制度性开放举措,与进博会形成了“展会促改革、改革强展会”的良性循环。在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贸易开放等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中国用实际行动兑现承诺,这种“说到做到”的担当,远比任何宣言更能彰显开放诚意。这种开放是覆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各领域的全方位开放,是以规则对接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
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的当下,中国的开放更具有世界意义。一段时间以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全球价值链供应链遭受冲击,世界经济面临“衰退陷阱”风险。此时中国坚持扩大开放,不仅是为自身发展拓展空间,更是为全球经济注入确定性。进博会作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让发达国家的高端技术、发展中国家的特色商品都能找到市场,这种“普惠式开放”打破了少数国家对全球化收益的垄断。从进博会到服贸会、广交会,中国主办的一系列经贸展会形成合力,向世界传递出“合作共赢才是正道”的强烈信号,为陷入迷茫的全球化指明了方向。
“十五五”规划建议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置于突出位置,提出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这意味着中国的开放步伐将持续向更高水平迈进。安全稳定的环境、升级的消费市场、完善的基础设施、法治化的营商环境,这些中国为世界提供的合作红利,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伙伴,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的开放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历史必然;不是单方面给予,而是互利共赢。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中国以开放姿态共享发展机遇,既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动力,也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着中国力量。(董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