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冰
东方风来,百川汇海。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拉开帷幕,用43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4108家境外企业的参展规模,续写着中国与世界的开放之约,再次印证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承诺。这场连续举办八年的盛会,正以愈发务实的姿态,搭建起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的桥梁,成为观察中国与世界经济互动的重要窗口。
进博会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开放决心的生动注脚。从首届3600多家企业参展到如今增至4108家的规模,从30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到43万平方米的扩容,从40余万名采购商到44.95万名专业观众的集结,一组组攀升的数据背后,是“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的真诚邀约正在变为现实。前七届累计超5000亿美元的意向成交额,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约3000项,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印证了“中国大市场,世界大机遇”的深刻内涵。在本届展会上,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齐聚一堂,不少企业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再成为“常驻客”,折射出全球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在创新与发展的赛道上,进博会正成为全球动能转换的“助推器”。作为全球新品首发地和前沿技术“首秀场”,本届展会集中展示的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勾勒出全球产业创新的最新图景。从全球首发的小直径可控扩张血管支架,到亚洲首秀的人工智能助听器;从西门子的工业AI解决方案,到法国企业的电力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些“高精尖”成果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让中国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不仅如此,在中国馆内的CR450动车组模型、月球科研站沙盘与6G裸眼3D展示交相辉映,既展现中国前沿领域突破,更传递“创新不分国界”的发展智慧,成为中国从“世界工厂”向“创新高地”转型的鲜活注脚。
进博会的温度,更体现在其包容普惠的全球担当。“现代化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一国都不能掉队”,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在本届展会上得到充分践行。123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参展,同比增长23.1%;163家最不发达国家企业借助零关税政策亮相,非洲企业参展数量更是同比激增80%。秘鲁的蓝莓经由钱凯港抵达上海,坦桑尼亚的牛油果首次踏上国际展会舞台,这些来自全球南方的产品通过进博会走进中国千家万户,让进博会成为“中国向世界发出的最清晰、最坚定的开放信号”。
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进博会的如期举办更显意义非凡。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通过进博会持续扩大进口,既满足了国内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需求,也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了动力。从丹佛斯的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到西门子助力的新能源汽车智能产线,展会聚焦的AI与低碳技术,正推动全球产业链向更高效、更绿色的方向升级。而跨境电商优选平台的设立、44.95万专业观众的到场对接,则让“展品变商品”的转化效率不断提升,让开放合作的成果惠及更多主体。
八载春秋,进博潮涌。如今的进博会早已超越展会本身,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从数字里的开放决心,到创新中的发展动能,再到包容中的共赢温度,第八届进博会书写的不仅是贸易往来的答卷,更是中国与世界相互成就的篇章。在开放合作的时代潮流中,我们期待这场盛会继续见证中国与世界的深度交融,为全球发展注入持久的“东方暖流”。(王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