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徐建辉
市场监管总局组织起草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9月24日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聚焦平台收费、促销行为等重点问题,帮助外卖平台企业规范服务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减轻商户经营负担,引导平台企业公开有序竞争。
当消费者在“幽灵餐厅”订到变质炒饭,当商户被平台强制分摊50%促销成本,当杭州骑手因“超时扣罚”闯红灯——这些外卖行业的“混乱日常”,终于迎来制度层面的“亮剑”。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的《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指行业沉疴,为亿万用户、千万商户与骑手构建起权益防护网。
“幽灵外卖”的毒瘤,终于有了治理方案。过去,假证套证的“黑作坊”藏身居民楼,靠伪造地址就能在平台上线,某地查处的一家无资质商户,用PS的营业执照一年接单超3万单。如今新规要求商户提交“一镜到底”的门店视频,平台动态审核与“网上亮证”双管齐下,相当于给商户装上“身份核验锁”。对此,有学者的解读切中要害:“信息真实性是源头,堵住假证入口,才能守住食品安全底线。”
平台“内卷式”竞争的苦,商户们忍了太久。去年某平台“百亿补贴”大战中,有面馆老板被迫参与“满20减15”活动,结果每单倒贴3元,月亏2万。新规明确禁止平台强制商户分摊促销成本,要求收费项目明码公示,这相当于给商户卸下不合理负担。正如专家所言,“不让促销变成商户的‘亏本买卖’,才能让市场竞争回归理性。”
“爆单”引发的三方矛盾,也将有化解之道。过去每到饭点,很多餐馆老板常因订单积压手忙脚乱,消费者催单、骑手急送,冲突频发。新规引入的“接单控制提示”机制,让平台用算法监测负荷,提前预警商户、提示消费者,既尊重商户自主权,又保障消费者知情权。这种“算法向善”的倒逼,让外卖服务从“拼速度”转向“比服务”。
最让骑手暖心的,是权益保障的“硬条款”。过去,“超时1分钟扣5元”、社保缺失等都是常态,而新规要求平台规范用工、保障合理收入,相当于给骑手穿上“防护服”。试点显示,落实骑手最低工资后,配送员流失率显著下降,这印证了一个简单的“硬道理”:只有保障劳动者权益,行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如今,外卖行业早已不是“野蛮生长”的年代,超1.5万亿元市场规模背后,是无数人的日常生活与生计。新国标的意义,不仅在于整治乱象,更在于构建“平台合规、商户盈利、骑手安心、消费者放心”的多方共赢生态。当规矩立起来,底线守得住,外卖经济才能真正从“高增长”迈向“高质量”——这也正是新国标承载的行业期待。(徐建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