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陈广江
新人结婚居然有8名交警铁骑来开道?近日,有热心群众反映,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某小区婚礼现场,发现有8人穿着与公安骑警高度相似的制式服装驾驶摩托车充当开路车队。警方迅速介入调查,结果发现这是一起非法穿着、佩戴仿制警用制式服装案件。目前,相关人员已被处罚。
“铁骑交警”为婚礼开道?该做法已触碰了法律红线。这场闹剧虽然收场了,但类似把警服当道具的风气,值得全社会警惕。
类似事件并不鲜见。前不久,演员“嘎子哥”谢孟伟直播带货时身着警服,虽道歉称是戏服,仍被依法拘留七日;山西网民张某用AI技术将自己伪装成警察模样发布视频,本想吸引关注,结果却换来行政警告。这些案例都印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亵渎法治符号,必遭法律惩治。
剖析这类行为,不外乎三种心态作祟:有的是利字当头,想借权威为商业活动镀金;网红直播穿警服,盘算的是靠这身打扮吸引流量;有的是虚荣心驱使,觉得穿上它就能收获旁人敬畏的目光。无论哪种动机,都漠视了法律对警服使用的严格规定。
此类行为的危害不容小觑,其公然挑战了关于人民警察标志使用管理的明文禁令,实质上是对法律尊严的漠视。若任由此风蔓延,最终助长的是漠视规则、亵渎权威的不良社会风气。
对此类把警服当道具的行为,执法部门要继续保持零容忍态度。无论是闹市招摇的假铁骑,还是网络空间的假警察,发现一起就要查处一起。通过这些案例要让更多人明白,身穿仿制警服不是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触碰法律红线的行为,“不懂法”“闹着玩”都不是违法的挡箭牌。
值得深思的是,为何总有人对此抱有如此浓厚的“扮演欲”?除去法律意识淡薄之外,或许也反映出部分人对权力符号的盲目崇拜。这种心态恰恰与法治精神背道而驰。真正值得尊重的从来不是那身制服,而是制服所代表的法律权威与奉献精神。
法律不是摆设,警服更非道具。一系列案例已经敲响警钟——任何把警服当道具的行为,都是对法律底线的挑战,都将自食其果。制止这股歪风,需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更需要每个人从心底树立对法治的敬畏。(陈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