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4岁初中生的作文全网刷屏,带来什么启示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观察原创 > 正文

14岁初中生的作文全网刷屏,带来什么启示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2025-11-10 14:45

  作者:孔德淇

  “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日前,湖南娄底一位14岁初三学生的作文刷屏网络、戳中千万网友的泪点。这篇作文,来自湖南娄底某中学老师布置的半命题作文“藏在___的爱”,其中一位龙同学在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里追忆了自己离世十年的奶奶。在征得同意后,老师将这篇作文分享到了网络平台,没想到迅速引发了网友的集体共鸣。

  厨房忙碌的背影、未关的水龙头、围裙擦干的双手、一勺白糖的甜润……这些细碎场景无渲染煽情,却让沉默的爱跃然纸上。“幸福从罐子里跑了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的直白,“尝到盐的苦味才懂糖的甜”的感悟,“薄薄一层土隔断相见”的怅然,皆是发自内心的自然流露。龙同学将对奶奶的思念,寄托在“糖与盐”的味觉对比中;把生死别离的沉重,浓缩在“一层薄土”的具象表达里。

  生活本就是写作的富矿,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不经意的瞬间,往往藏着最珍贵的情感与最深刻的感悟。只要用心观察生活、捕捉细节,哪怕是一罐糖、一个背影、一次尝试,都能成为绝佳写作素材。

  这篇作文之所以能引发全网共鸣,核心在于其触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对亲人的思念、对童年的眷恋、对离别的怅惘。网友们在评论区分享的点滴感受,与龙同学的“糖罐子”异曲同工,都是蕴于岁月里的朴素爱意。好的文字不是孤芳自赏,而是搭建起心灵的桥梁,让情感传递、共鸣、延续,使读者在他人的故事中看见自己的影子。龙同学用孩子的纯粹视角,将个人化的思念跨越年龄、地域的界限,转化为普遍性的情感表达,让每一个有过相似经历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14岁初中生的作文走红,也给当下陷入模板化、套路化的作文教育带来了启示。如今不少作文教学中,老师热衷于传授万能开头、高分结构,学生则机械背诵经典素材、优美辞藻,却严重忽视了情感培养、生活观察与心灵滋养。于是,不少作文充斥着虚假叙事、雷同表达,缺少了真实温度与个性光芒。

  真实情感永远比技巧套路更有力量,个性表达永远比千篇一律更具价值。作文教育的核心,不是教会学生“如何写”的技巧,而是鼓励学生“好好记录生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观察一花一草的生长,感受一言一行的温度,记录一点一滴的感悟,并将其化作写作的丰厚养分。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允许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视角书写内心,不必强求辞藻华丽、结构完美。

  倘若每位学生都可以真诚之心对待生活,以感恩之心体察亲情,以细腻之心捕捉细节,并诉诸文字,作文自然会充满温度与力量。这种心灵的滋养不仅能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更能让他们成长为有温度、有情怀、有担当的人。(孔德淇)

[ 责编:刘朝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索“废墟美学”

  • 准大学生“体验服”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根本举措,更是打通文旅消费堵点、提升消费质量、激发消费潜能的“金钥匙”。
2025-11-05 10:52
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初心使命,在宏伟蓝图指引下不断增强国家实力、丰富国际理念、落实行动计划,以中国式现代化开辟民族复兴新境界,铸就了中国国际地位历史性提升的坚实根基。
2025-10-31 09:42
上合组织必须坚持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开放包容、公平正义、务实高效五项原则,这是对“上海精神”的治理化表达,是将价值共识转化为可操作准则的关键一步。
2025-09-03 15:23
二十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打通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转换的堵点,引领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
2025-08-15 15:58
面对“内卷”困局,平台经济已经走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而转型的主题词应该是“创新”和“价值”,它们是平台企业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自救之路,更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2025-08-05 14:49
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回溯党的来时路,展望党的新征程,我们需要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25-07-02 09:25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面对创新涌现、迭代迅速的发展态势,我国积极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规律,审时度势调整发展政策。
2025-04-21 09:48
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关键在于推进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其中,改革的核心在于粮食政策创设与制度创新,调动和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让政府抓粮有动力。
2025-03-26 16:25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进程中,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战略方向。这两大战略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步骤。
2025-03-21 16:18
城市是科研机构、人才、设施等创新要素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城市的创新及发展,既需要制定明确的目标,还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
2025-03-18 09:13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聚焦民生的方式促进机会公平、打破利益藩篱,让维护社会正义的机制更加完善,持续性地疏浚社会成员上升发展流动渠道,确保每个个体都拥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2025-03-03 10:49
契合数字化、智能化的传播格局,适应Z世代拥抱变革、表达活跃、实践奋进的代际特征,以更鲜活的话语、多元的样态实现有效触达,彰显理论的生命力与引领力,是做好新时代理论传播的应有之义。
2025-01-22 11:22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2024-12-23 13:29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4-12-16 17:13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如何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2024-11-26 15:50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2024-10-10 16:0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培养等方面。
2024-10-04 10:01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2024-10-03 09:55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9-19 11:05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4-08-15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