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林丽鹂
身边一个朋友,用餐时经常选择连锁餐饮品牌。问及原因,他回答:“连锁品牌品质更稳定,更令人放心。”统一的品牌、稳定的品质,让餐饮连锁店受到不少群众青睐。
近年来,我国餐饮业品牌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餐饮连锁化率从2020年的15%提升到2024年的23%。对餐饮企业而言,连锁不仅是规模化发展的“加速器”,也是提升服务品质的重要路径。
连锁餐饮企业往往地域覆盖广、门店数量多,这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挑战。一些企业在规模化扩展阶段,对门店疏于管理,导致品质下降,甚至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有的企业“只开店、不管店”,有的“只收费、不担责”,还有的“没事的时候一家人,出了事相互踢皮球”。这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也给行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连锁餐饮,品牌连锁,责任也要“连锁”。一些连锁企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因为管理水平不高,食品安全责任落实不力。前不久,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餐饮服务连锁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正是为了压紧压实其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落实好相关规定,既是守牢食品安全底线的要求,也是提高企业治理水平的契机。
各主体的“责任链”须明确。连锁餐饮企业参与主体多,既有企业总部,也有分支机构,既有中央厨房,也有具体门店。制定风险管控清单,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单元,推动管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延伸,能更好防范风险隐患。
检查评价的“监督链”应完善。连锁餐饮质量安全管理链条长,涉及采购、加工制作、贮存、配送等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失守”,都可能导致健康损害。定期进行检查评价,并结合发现的食品安全共性问题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才是负责任的态度。
还应通过标准化管理筑牢“品牌链”。连锁不仅是运营上的联合,更应是标准上的统一。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让消费者在任何一家门店都能享受放心的餐饮服务,企业才能赢得消费者信赖。当然,标准化管理是为了保证相对一致的品质,并不意味着不能因地制宜创新供给。恰恰相反,不同地方的门店,只有在守住底线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方能更好满足食客的味蕾。
对于连锁餐饮企业而言,以责任“连锁”保障食品安全,是一种发展智慧。餐饮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脱颖而出,就必须以口碑取胜、以品质立身。从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让消费者线上线下都可实时查看后厨操作,到公开食材供应、进货等情况,将信息“晒”出来,把食品安全堤坝筑得越牢,连锁餐饮企业就越能赢得消费者信任,越能实现长远发展。
放到更大的视野来看,压实连锁餐饮企业责任,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也是“大力提振消费”的内在要求。只有吃得放心、吃得舒心,消费者才敢于、乐于消费。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基础上,“锁”住每一份食品的品质,同时更好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将为餐饮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