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据媒体报道,广西财经学院拟开设“打呼噜宿舍”,这一举措得到网友广泛点赞。记者致电该校,工作人员确认此事属实,相关通知已于近日下发。“打呼噜宿舍”规格和普通宿舍一样,都是六人间,有需求的学生可以报名,若入住后感到不满意,也可申请退宿。不少网友留言“这学校我想要”“建议全国高校都学起来”。

宿舍里,由打呼噜引发的矛盾与争执并不少见,只是一般被认为是小事。过集体生活,就一定意味着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需要彼此适应和包容,而打呼噜并非主观故意,被影响的人除了自己想办法,很难提出别的要求。而传统高校宿舍管理,更多关注的是秩序、安全和卫生,对于学生之间的一般矛盾不会专门干预。可是,长期影响睡眠是很痛苦的,尤其是对于睡眠浅、神经较为敏感的人。广西这所学校的做法,弥补了管理方的缺席,其承认个体差异,承认安静睡眠是正当需求,并且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
一个学生能否拥有舒心的校园生活,会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心理稳定和集体归属感。因此,“打呼噜宿舍”的意义,并不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选择,而是推动高校进一步思考:高校如何真正包容差异?如何让制度提供更多的服务可能?高校管理的现代化,也许就是从这样一件看似琐碎的小事开始的。
当高校从过去的被动调解转向主动服务,从单一标准转向多元支持;当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到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他们不仅收获了更好的生活体验,更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如何尊重差异、体谅他人、与不同个体共处。这个教育过程,正是高校育人体系中最日常、最润物于无声的一部分。(文字:马青 制图:刘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