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拟用2.93亿元,收购开发商490套存量房,解决学生宿舍不足一事引发关注。
位于江苏省徐州市的中国矿业大学通过单一来源购置存量房地产用作学生宿舍的消息,于2025年9月9日公示征求意见,称随着国家对高校招生政策扩招的要求,学生宿舍缺口将快速增大。目前,校内没有可以开发的土地,学校周边几公里范围内也没有合适的土地可出让,短期内达不到自建的条件。该处房产风险最小、可靠性最高,通过购买改造现有房产,可快速解决现有宿舍资源不足问题。
在人们的传统认知中,宿舍建设是由学校负责的,和教室一样,是高校应当提供的一种必需品。而高校现在通过市场机制,转头去市场上买房子,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引发关注也不意外。
但这并非创举,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七部门发布指导意见,鼓励高校通过购买、租赁学校周边的人才公寓、商住楼等社会用房来补充宿舍资源。中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发布采购需求,有的整栋收购,有的租赁社会用房,用以解决“宿舍荒”。
“宿舍荒”的一个背景,是高校的持续扩招。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研究生教育招生135.7万人,与2017年的80.61万人相比,增幅达到68.3%。此前也有媒体报道,近些年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快速增长,很多学校不再提供宿舍,学生只能转而租房,大幅提高了读书成本。学校直接购房,就是个直截了当的解决办法。
与此同时,这对于房产开发商来说,也是解决销路的途径。一些开发商面临不小的去库存压力,而高校往往会大批量购买,这能快速缓解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从这个角度看,高校与开发商之间形成了一种“互补式合作”:一方补齐服务短板,一方化解积压风险。
当然,这种方式可能也会面临一些考验。商品房毕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宿舍,日常维护、物业管理、成本分摊、入住标准乃至开发商利润回报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厘清。
而且,这很有可能导致一个结果,即整体住宿开支上升,并连带着推高求学成本。当然,这相比直接租房还是更便宜,但对不少学生而言,哪怕只是每月几百元的差距,也可能成为一笔不小的负担。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更远的未来,一些学校也可能面临生源问题,眼下大举购房,今后如何长期利用、会不会产生资源浪费,也应当早做谋划。
学生们对高校设施服务市场化的压力感知可能更为直观。最近,本科、研究生学费上涨开始受到关注,甚至个别学校和专业直接翻倍;一些高校围绕空调租赁、使用费用,也屡屡和学生意见发生冲突。这并不难理解,随着物价成本持续上升、学校服务的多元化,以及学生数量逐渐逼近学校资源承受能力的上限,高校在经费压力下转而通过更精细的收费机制来平衡收支,几乎不可避免。
这些也是提醒,在今天教育不再是“稳赚不赔”的投资,而必须要清晰核算成本收益。学校购房当宿舍,正是这种逻辑的展示:资源不是无限的,很多时候只能从市场求解,价格机制也必然更加灵活。人们对此应当有更清晰的预期,从而作出更理性的教育投资决策。这是入学前的一堂必修课。
而从高校的角度看,这同样是一道现实考题。在扩招压力、经费约束与公共责任之间,如何在保障教学质量与学生权益的前提下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既解燃眉之急,又避免“一买了之”的粗放路径,还需要有长期规划的远见。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空间科学加速发展引发“星际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