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秦川
近日,十家航空公司被线上约谈,引发网友关注。据媒体报道,江苏省消保委就“锁座”问题的整改工作,向各航司提出两点明确要求: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对于协议文本中存在的涉嫌“锁座”的不公平格式条款进行梳理和修改。
何谓“锁座”?一些航空公司以“行业惯例”为由,在选座这一基本服务中引入加价机制,将靠窗、靠过道或前排等座位锁定,消费者支付额外费用才可选择。
航司“锁座”的是与非,不难判断。从常情常理看,给座位差异化定价并非不可,但一些航司的“锁座”既不透明,也显粗暴。比如,有消费者反映,值机时发现若不付费选座,免费可选座位寥寥无几,甚至有时带未成年子女出行也难以选择相邻座位,迫使他们不得不支付选座费。各大航司的“锁座”行为也因此一直颇受诟病。
很显然,这种“强买强卖”的做法,践踏了应有的选座规则,破坏了基本的市场秩序。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声:“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如其所称,这样擅自加价的行为如果不加以遏制,将影响整个消费市场的风气,其他商品或服务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可能在定价之外另行区分情况加价销售,从而演变成为一种不公平的所谓“行业惯例”,侵蚀市场秩序,损害消费者权益。
从点名到约谈,从乘客投诉到舆论监督,为何一连串动作之下,航司“锁座”仍大行其道?从江苏消保委的调查看,“锁座”已成为民航服务中的普遍现象,优选座位需消费者额外付出成本;调查还发现,10家航司客服均确认“线上选座阶段存在座位锁定”的客观情况,但对锁座范围及规则的解释较为模糊。
如何破解航司“锁座”现象?仅靠约谈显然还不够。约谈之后,还需采取更有效的手段。目前,江苏省消保委就飞机票“锁座”问题的整改工作,向各航司提出两点明确要求,并于15个工作日内将整改情况以书面形式提交。接下来,就看各航司是否“买账”,有无真正整改。
需要提及的是,中消协此前建议,相关主管部门要主动作为,强化行业引导,规范经营行为。由此观之,破解航司“锁座”,除了消协发声,还需要相关主管部门主动作为,以及行业组织积极作为。
揆诸类似案例,乘客还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毕竟,告知义务缺失、表述模糊化、资源差异化锁定、权利单方化等问题已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多项合法权益。对此,消费者完全可以诉诸法律,用法律“教训”不听劝的航司。
航空出行是现代社会重要的公共服务。航司真正尊重乘客,就不能算计乘客;真要行稳致远,就不能迷恋“小动作”。真正明智的选择,是把精力用在为乘客提供安全、准点、舒适的服务体验上。希望此次约谈能促使各航司真正将消费者权益放在心头,将智慧更多地用于服务创新而非“挖坑”创收。(秦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