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究竟是谁催生了天价高考冲刺班

2017-06-06 17:07:50

如果说教育是个“投资”,投资需讲究回报,舍得花钱的家庭大概笃定认为上了冲刺班必助于孩子高考取得好成绩,可真相未必如此。也许不该过度指责家长,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节衣缩食,无非希望孩子有个明亮的未来。

  “2017年高考,孩子输不起,家长更输不起……”“北京知名教师领衔,多年高三毕业班成功教学经验……”高考前,各个辅导机构推出的高考冲刺辅导班再次被热捧。不惜重金再为孩子“托一把”,短短两个月为高考花掉10万、20万的家庭不在少数。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家庭的教育成本就像高考冲刺一样,在这个阶段也达到了“冲刺”巅峰,投入达到最大化。(《北京青年报》6月6日)

  “课外班12年花费35万至60万”“‘一对一’受热捧,最后冲刺投入超10万”,如此数据似乎可证教育拼的是钱。问题是,光高考前的最后冲刺班动辄就需十多万元,有多少家庭承受得起?对于家境优渥的考生来说,也许无所谓。而那些并无多少积蓄的工薪家庭,显然是不小负担。如果砸锅卖铁式的硬撑,未免悲哀。

  如果说教育是个“投资”,投资需讲究回报,舍得花钱的家庭大概笃定认为上了冲刺班必助于孩子高考取得好成绩,可真相未必如此。也许不该过度指责家长,毕竟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节衣缩食,无非希望孩子有个明亮的未来。应该承认,如今高考录取率已越来越高,基本上不存在无大学可读的情况。摆在家长和考生面前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读个名校、选个好专业?因为考名校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被名校的热门专业录取仍是千里挑一乃至万里挑一,这就决定了家长的焦虑不会消散。随着就业难仍未有效纾解、社会竞争进入白热化,家长的焦虑只会加重,为孩子报补习班、冲刺班家长不可能在短期内遽然下降。

  有人建议政府监管部门应该取缔补习班、冲刺班,为孩子创设安宁的教育环境。如此倡议并不足取,一来,如果的补习班、冲刺班有合法资质,并不违规,凭什么取消它们呢?二来取消了补习班、冲刺班,家长就不焦虑了吗?不难想象,不让明着补和冲,会有人暗地补和冲。有需求就有市场,一旦补习班和冲刺班被压缩过少,而需求并未减少,只会导致补习费和冲刺费攀升。

  既然补习班和冲刺班很难取消,那么还有什么好措施来弱化家长的焦虑?从根本上说,还是需要锁定公平二字。公平体现在高考招录公平,一切按成绩说话,减少乃至杜绝不合理的加分,不让权力左右考生的升学。众所周知,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从原来的推荐上大学——“自愿报名、群众推荐、组织审查、领导批准”,到以考试定高下、择优录取,这显然是进步。究其因,原来的推荐常被权力所左右,而考试则凭本事,减少了人为因素。当前,影响高考公平的因素基本上不存在,但无论不合理的加分还是一些高校暗设点招,都破坏了高招公平。

  公平还体现在就业公平。曾有网友说:“别人有背景,我只有背影。”在就业中确实存在拼爹现象,如果只是正常的拼爹,倒还不可怕,如果找工作变成了找关系,谁有背景谁都能找到好工作,这对那些苦读的学子是个多大的打击?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就应该最大程度遏制不公平,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没关系的人有不公平感,不让场外的因素左右正常的社会秩序。

  归根结底,越是社会竞争激烈,越需要捍卫公平;越是民众对高考抱有美好期待,越需要守住高考这块公平高地。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家长之所以让孩子报考补习班和冲刺班,是因为他们相信天道酬勤,相信高考是改变孩子命运的最好途径,相信社会仍有不可动摇的公平正义。故此,与其限制或打击补习班、冲刺班,不如在呵护公平上多做文章。毕竟,只有弄清楚究竟是谁催生了天价高考冲刺班,才能有针对性地拿出釜底抽薪之策。(王石川)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