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信用之网接通彼此的信任

2017-07-19 13:05:49

用一张张信用之网,把人们的消费、生活和信用评价串联起来,联通的人与人的信用和信任。把“未知的幕布”撤去,尊重契约、互信互助的生活才可能出现。

  7月18日,全国300多个城市的信用建设负责人,在杭州发布信用宣言,表示将共同推进信用城市建设。九成与会者认为“互联网对于建设信用城市作用很大”。

  我们生活的城市,常常出现一些怪相:前脚在健身房办了卡,后脚老板就卷款跑路,再无踪影;哪怕是在酒店借个雨伞都必须交押金,生怕你顺走不还;很多简单的手续,非出具各种加盖大红戳的证明不可,人与人之间每每充满怀疑,就算是经常碰见、生活在同一个小区的邻居,有时也表现出提防和警惕……人人设防、处处设限难道是城市不可改变的“标准画风”吗?不是!

  近年来,以互联网信用评价为代表的信用城市建设,让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可能:公交车上,凡是有芝麻信用分的市民都可以先乘车后付款;老人领取养老金不用亲自跑腿去现场,只需要在手机上进行一次信用认证;骑共享单车、租房子凭借信用,不用付押金……笔者喜欢这样的城市,它不仅是对人们消费方式的极大改变,更是对城市精神面貌的一种刷新,让我们看到了城市互信互助的一面。

  互信互助是传统乡村社会最令人难忘的地方。很多村庄物质生活条件艰苦,但是人与人之间却充满了信任、有人情味,这难道不正是城市所或缺的吗?为什么“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治理理想,在一些艰苦的农村能够找到归宿,在各种资源要素集中的大城市反而很难实现呢?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缺乏某种信用上的维系。城市既没有传统乡村的族源、血缘联系,因为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也很难建立稳固的地缘联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陌生人社会”。

  如何消除陌生感造成的信任割裂,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城市信用评价体系是根本。央行探索多年的公民个人征信体系建设也好,一些信用评价机构采集提供的大数据信息也好,支付宝、蚂蚁金服等互联网技术的介入也好,都是为了打破“信息孤岛”,联通人们的信用和信任。作为基本治理单元的城市,主动对接和推动这种信用体系的建设,将给市民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带来看得见的改变。这种改变之深刻,未来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

  用一张张信用之网,把人们的消费、生活和信用评价串联起来,消除的是对“陌生人”的陌生感,联通的人与人的信用和信任。“未知的幕布”一旦撤去,很多不必要的设防设卡、恶意揣测等等就可能消除,尊重契约、互信互助、效率更高的生活就可能出现,而这也许才是城市的应有面貌。(李思辉)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