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文档”复现,再证“信息救灾”的重要性
网络技术进步为建立更高效的灾情信息发布和集纳机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一红利不仅要为民间力量所用,也应促进官方救灾体系的完善。
最近,一份名为“【山西洪灾】救命文档”的在线表格在网络流转。截至10月9日19时,表格记录了59条灾情避险场所、218条现有救援联系方式、128条求助信息、89条物资需求、50条重点灾区信息、3条物资提供信息和37条最新道路情况。10月6日22时44分,一个名叫小祁的大三女生创建了它。随后,它以“各位求助者、救援者及热心人士:一方有难,八方驰援!感谢大家在灾情面前心手相牵,共渡难关”的名字出现在朋友圈。
连日来,山西洪灾牵动人心,各方救援力量也陆续加入到驰援山西的行动中来。在这些力量中,“救命文档”扮演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角色,因为它看似没有实际投入救灾物资,参与者也不用前往灾区,但实际上却对灾情信息的传播,尤其是在打通救援力量和受灾群体之间的信息连接障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救灾价值不容低估。
这份文档属于开放性质,除了发起者进行维护、更新,其他志愿者也可根据接收到的情况实时补充信息。诸如求助信息、物资需求信息、灾情避险场所信息、灾情注意事项等都分门别类地包含在内,几乎覆盖了救灾场景下从求助者到救助者最为关心的信息,不仅可以让求助者及时发出信号,也便于救援者更精准地找到救助目标,这对于救灾效率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它虽然属于民间自发性质,但却充当了临时性的救灾信息公共平台的作用,能够最大程度上供官方和民间救援力量进行救灾参考。
“救命文档”的价值和参与志愿者的公益热情值得肯定与赞扬,但还是必须承认,由于“救命文档”完全是民间自发组织的,这种特殊的救灾信息管道的建立,依然带有较大的偶然性。比如,它到底在何时启动,主要还是取决于网络对于灾情的关注程度,以及个别志愿者的自觉,如此就难免存在滞后性。甚至,由于完全属于个人操作,信息丰富过程中的核实问题,以及系统卡顿等情况的发生,也可能影响到其作用的发挥。
因此,要将这份由大学生公益热情驱动的“救命文档”,升级为一种标准化的救灾信息传递模式,其实还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完善。比如,官方能不能借鉴这种方式,将灾情信息集纳平台的建设纳入到应急预案之中去?相关平台能不能有配套的技术支撑等等,都值得探索。
在上一次的河南洪灾中,“救命文档”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次在山西洪灾中复现,参与发起的大学生其实也是受到上次的启发。它的一再出现,并且都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们的救灾应急响应系统在“信息救灾”方面仍存有不可忽视的真空地带。一定程度上说,“救命文档”越受欢迎,发挥的作用越大,越表明既有救灾信息体系的不足。事实上,无论是上次的河南,还是这次的山西,有关洪灾信息传播不畅的现象,及其所引发的社会对于救灾效率的质疑,都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对待又一次发挥重要作用的“救命文档”,不能只有感动和赞赏,而更应该看到其所对应的官方救灾应急响应系统中信息通道的短板。一个健康且高效的灾情信息传播、公开、集纳系统,对于提升救灾效率、降低灾害损失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网络技术的进步,为建立更高效的灾情信息发布和集纳机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一红利,不仅要为民间力量所用,也应该促进官方救灾体系的完善。(朱昌俊)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