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幼儿园部分幼儿血铅异常,当以公正、透明处置给家长交待

2025-07-04 18:00:56

确保孩子在幼儿园的食用安全,这是最基础的要求。无论是因为怎样的原因发生幼儿“血铅异常”事件,都属于重大的安全事故,都理应严肃追责。

  备受关注的“甘肃一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事件迎来最新进展。据央视报道,目前,相关专家和有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正开展流调溯源、医疗保障及调查处置等工作,涉事幼儿园负责人已被立案侦查,对负有监管责任的相关部门将严肃追责。

  7月3日,甘肃天水市麦积区卫生健康局发布《情况通报》称,7月1日,麦积区市场监管局和公安分局接群众反映,查获一起某幼儿园违规使用添加剂导致部分幼儿血铅异常案件。上游新闻记者从多名血铅异常幼儿家长处获悉,事发前一段时间,他们孩子便出现恶心、腹泻、腿疼、肚子痛等症状。事后,有患儿被送往当地医院治疗,也有多名家长携带患儿跨省前往陕西西安医治。据悉,西安市中心医院儿科住院部仅7月3日入住的血铅中毒患儿就达19人。

  公开信息显示,铅中毒的危害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造血系统损害、消化系统损害、肾脏损害、生殖系统损害、生长发育迟缓等,后果不可谓不严重。一家幼儿园内竟然出现多名幼儿“血铅异常”事件,令人惊骇。目前,相关幼儿已在接受治疗,涉事幼儿园负责人已被立案侦查,事件也已进入了公众视线,但事件的真相仍留下了太多的疑点。

  首先,涉“血铅异常”的幼儿数量到底有多少?这是事件严重性及责任认定的判断标准之一,也关系到事件处置的科学性。要知道,唯有给可能涉及的幼儿作出全面检测,不落一人地对所有“血铅异常”的儿童进行应医尽医,方能最大程度降低事件的伤害性,也利于减轻事件给家长带来的疑虑和恐慌。因此,相关方面在推进全面检测的基础上,宜尽快公布涉“血铅异常”儿童的数量,确保事件得到公正、透明处置,给所有家长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其次,通报中称 “血铅异常”系“添加剂所致”,究竟是怎样的“添加剂”?这背后又具体分为几种可能性:到底是相关食品含有违规添加剂,还是本身属于合格产品但被幼儿园超量或不当使用?以负责任的态度尽快查清这些疑问,既关系到事件责任的认定,也关系到能否及时精准堵住“危险源”。

  再者,有家长反映,从今年刚开学起,孩子就“经常喊肚子疼”,此后“孩子不仅出现腹痛,还伴有腹泻、恶心等症状”;还有的“孩子的牙龈已经出现了黑色斑点,并伴有微量脱发的迹象”。据此而言,部分幼儿“血铅异常”至少已持续了较长时间。那么,在这期间,即便家长未曾想到“这事会跟幼儿园有关”,难道校方就未丝毫意识到问题所在?一般而言,幼儿园会对食物安全等进行自查,相关部门也会对幼儿园食堂开展专项检查。在这种情况下,幼儿“血铅异常”却很可能持续了近一个学期,是否也暴露了从幼儿园到相关部门该有的食品安全把关制度流于形式?

  公开信息显示,涉事幼儿园成立于2022年,距今也才3年左右,且“在当地属于较好的私立幼儿园”。按理说,确保孩子在幼儿园的食用安全,这是最基础的要求。无论是因为怎样的原因发生幼儿“血铅异常”事件,都属于重大的安全事故,都理应严肃追责。此事也再次警醒,绷紧幼儿安全之弦,容不得丝毫大意。在妥善处置好个案的基础上,此事带来的教训,也应该引起更多的重视。(朱昌俊)

责任编辑:刘朝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