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天津1日供暖:民生老规矩该改改了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网评论员 > 正文

天津1日供暖:民生老规矩该改改了

来源:光明网2019-10-29 13:24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阅读提示“暖心”政策出炉 天津连续4年提前供热

  光明网评论员:昨天(10月28日)有媒体报道说,天津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于9月下发了《关于2019—2020采暖期提前供热的通知》。该“通知”显示,经天津市委和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要求各燃煤锅炉在10月28日点火启动,11月1日正式达标供热。这意味着天津市继2018—2019供暖季提前供暖之后,再次提前半个月供暖。从2018—2019供暖季看,天津市正式供暖不仅提前了半个月,而且还延后了半个月,将以往3月15日结束的供暖期延至3月31日。

  天津市在供暖季提前供热的举措,无疑是普惠天津民众的得人心之举。生活在京津及周边地区的人们都有切身体会,在京津一带确定的供暖日期(一般为11月15日)之前的几日或结束供暖日期(一般为次年的3月15日)的后几日,被窝是人们每天不得不去但却畏惧不已的去处。最近一些年,空调以及其他电暖设备,虽为怕冷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室内抗寒的选择,但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取暖效果都难以和传统供热方式的供暖相媲美。实际上,按照往年的一般体验,供暖日期只需提前和延长不多天,便可解决人们每年都要进行的室内抗寒问题。

  京津及周边地区的供暖期开始于11月15日,结束于次年3月15日,这个具体日子的确定,显然不是以人们舒适为标准,而是以普通人们的身体忍受的极限值为标准。当然,若问供暖日或结束供暖日为什么定在15日,而不是16日或14日,这或能显示出确定这个日子的人为因素。即使在京津地区乃至整个北方地区,也有一些小区的供暖期大大长于上述的4个月。实际上,在同纬度地区的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公共供暖系统的供暖期大多长至半年甚至8个月之多,其间秋季前期和春季后期的供暖与否则根据日温标准确定。以发达程度论,京津地区的发展水平已不逊于上述那些供暖期长的地区。更况且,在中国北方地区,供暖费用实际上都是由取暖用户自己交付的。

  提前和延后供暖期,首先涉及到费用问题。曾有调查报道称,冬季供暖实际上已成为公共服务项下的“香饽饽”,利润丰厚。因此,提前和延后供暖期的费用,实际上就是减少供暖收入的丰厚利润,让利——准确地说是还利于民的问题。在京津一带,发达程度在国内居于前列,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整体生活水平居前,拖欠取暖费用的现象较少,有条件根据气候和天气情况,修改“老黄历”,提前和延长供暖期,同时严查公共服务中的“跑、冒、滴、漏”,将取之于民众的公共服务款项,用之于民、尽用于民。

  其实,不止是供暖,在许多公共服务标准的设立上,都存在着“老黄历”当道的问题。像天津那样,根据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而改进公共服务标准的事情还嫌太少。比如城市道路照明问题,其开始和结束时间,都是以季节性的规定日期为标准,而非以日出日落或天气原因产生的不同明暗度为标准。如果确定明暗度在过去还是问题的话,那么,依现在的技术条件和手段,在花费不多的情况下,简直可以将这个标准落实到灯杆。类似问题,在公共服务领域比比皆是、俯拾皆是,只要稍微动动脑子,就可翻检出众多这种“老黄历”。此谓“老黄历”,就是老标准。这些老标准是在以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发达程度不高时而确定的,在现时早就该变、该改。

  天津市2019—2020供暖季继续提前供暖,显然是基于2018—2019供暖季所取得的经验。这个经验表明,提前和延后供暖可行。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人人都想做社交,社交不止“人与人”

天津1日供暖:民生老规矩该改改了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长期可持续性,必须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要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发展转型。
2023-03-06 16:13
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但不是只能有一种模式,所谓“民主对抗威权”不是当今世界的特点,更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普世价值”的内涵实际上已经被窄化为特定的西方价值。所以我们应该超越狭义的“普世价值”观念,倡导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3-03-01 10:16
做好国际传播,要做很多的研究,做到知己知彼,只有研究不断深入,拿出来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资料,才能增加我们对外传播中的论述能力和说服力。
2023-03-01 10:12
拓展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搭建“互联网+监督”平台,将具有强大公信力、权威性的传统新闻媒体与更迅捷、更开放的新媒体相融合,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合力。
2023-02-17 10:53
通过数字生产力的动力变革、绿色生产力的理念变革和蓝色经济的空间变革必将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现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新发展格局的加速实现。
2023-02-08 09:2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2023-01-13 11:2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