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证监会召开2021年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议
光明网评论员:本周五(8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召开了2021年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议。在有关这个会议的新闻中,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大会报告中的一段话引起特别关注:“要坚定不移推进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创造条件推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加强市场沟通,稳定政策预期和制度环境。”
这段话,释放出了重要信号,也是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对在海外资本市场募资的中国公司或其主体在中国运营的公司所面对的国内外监管及其规则冲突寻求解决办法的一个明确表态。尤其是“创造条件推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的意思表示,更是有的放矢,为进退两难的美国资本市场上的中概股指出了前路。这个政策性信号,已为敏感的资本市场迅速捕捉到:在周五美股市场上,中概股的一些标志性股票的价格纷纷上扬,多者上涨幅度达10%。
“创造条件推动中美审计监管合作”无疑是一个积极姿态。客观而言,美国资本市场是世界规模最大、资本流通量最多、资本配置效率最高的市场,不仅是国际市场资源配置结构的观察窗,也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也因此,美国资本市场上流通的资本,不独是美国投资者的资本,而是来自全世界的资本。在这样的资本市场上募集资本,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就是将(公司)微观资本运营汇入了(国际)宏观资本的流通中,由此将市场主体的业务嵌入了国际资本链条当中。而这种嵌入,正是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对外开放”的基本表征。
解决中美涉证券审计监管规则冲突问题,是保持资本市场开放的要务之一。此中道理在于,保持中国募资主体在美国资本市场的存在,其意义在于中国募资主体在“存在于美国”的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存在。如果在国际资本市场吸引外资时不能解决相关规则冲突问题,那么,在国内资本市场吸引外资时,为取信国际资本所作出妥协的(优惠)利益代价实际上就会更大,由此形成的监管规则差异既不利于市场主体,也不利于国内资本市场建设,更难以形成有大规模国际资本流动的资本市场。
这也正如改革开放初期国际规则的采用对中国形成了巨大冲力一样,改革开放40余年后,中国在国际资本市场、产品市场以及产业链条的嵌入,也形成了巨大的反冲力。从以往的经验看,规则冲突、习惯冲突乃至观念冲突,总是可以找到妥协和解决的办法。实践也证明,在开放中不避冲突,在冲突中寻求妥协,是保持开放的不二之选,也是实现边际效益最大化的必须之选。而保持开放的宣示及其实际举动,就是当下最大的政策预期。这个预期,于国内外资本市场而言至关重要。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年轻人只是偏爱无广告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