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春节档60亿票房位列影史第二,但观影人次减少了
光明网评论员:截至2月6日21时9分,2022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突破60亿元,创下中国影史春节档总票房第二的好成绩,仅次于2021年的78亿。
在岁末年初国内局部疫情有反复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可喜可贺。不过自春节档第一天起“票价太贵”的声音就始终伴随着,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档电影票均价为52.8元,同比上涨8%;与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相比涨幅达18%。
票价涨幅也反映到了观影人次上:2022年春节档总播放场次为314.9万场,观影人次为1.14亿人,2019年、2021年春节档总播放场次为262.72万场、263.97万场,总观影人次达1.32亿人、1.6亿人。可见,播放场次上升了,观影人次却降低了。
电影的收入不差,但受众却收缩了。电影被认为是一种大众艺术,是现代社会人人共享的一种文化消费,但今年的春节档却在走向一种高端,筛掉了一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客观来说,市场经济中涨价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为疫情,影视公司和电影院线承压,甚至电影制作上游的成本已经抬升了,这些都可能作用到终端的票价里。所以说,涨价不是完全不可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从来没有“价格就得是多少”的道理。
但这一轮涨价,引发了相当的社会反馈,造成了观影人数的下降,这就应当引发思考:这样一种保价减量的方式,是不是电影行业发展的最优解?有媒体梳理,2月7日开工第一天,几部春节档电影的关联上市公司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股价有所下滑,这本身也是市场情绪的反映。
最新的消息是,有不少春节档影片已经宣布降价,这恐怕也有回应社会声音、走出春节档的因素。应当明确,涨价也好、降价也罢,都是正常的市场行为,本质上没有对错之分。但市场行为一定会带来某种市场结果,至于这个结果是否符合预期,那只能是当事企业冷暖自知的事了。
对价格“高不高”的判断,其实也是来自于“值不值”的感受。用以回应“票价贵”的办法,除了降价,也可以通过提升电影质量,让观众发自内心地觉得“值”。当然这是个远景目标,还有待广大电影人的努力。只不过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很多事确实难以兼得,质、价、量只能选择相对合理分布格局,这值得相关企业认真分析、选择取舍。
中国电影近些年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截至2021年12月8日,当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和银幕数量稳居世界首位,全国银幕数达81317块,巨型银幕规模位居世界第一。过去5年,中国电影生产总量超过4000部,观影人次超过80亿。
从票房成绩来说,春节档也是成功的。至于围绕票价的讨论,不妨视为电影行业发展大背景下的一个插曲。但这个插曲,显然也有仔细琢磨的意义。即中国电影已经发展到了这个水位,它的制作模式和定价策略该如何进一步细化明确,通过反复的市场调试,相信可以找到一个清晰的方向。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女足夺冠,是加快解决中国足球痼疾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