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网评论员:共赴春天的盛会 共谱奋进的乐章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网评论员 > 正文

光明网评论员:共赴春天的盛会 共谱奋进的乐章

来源:光明网2022-03-05 11:2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评论员:春和景明,万物生发。和着春天的节律,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如约而至。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带着亿万人民的重托,齐聚北京,察国计民生大势、谋改革发展良策、绘民族复兴蓝图。我们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发展大计将在这里擘画!

  2021年,我们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胜利召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我们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精彩答卷。

  “十四五”开局良好,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绿水青山画卷徐徐铺展,“双奥之城”盛景熠熠生辉……世界看到了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面对承上启下的重任,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备受各界期待:阔步迈向新征程,如何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迎战经济新挑战,怎样落实新发展理念;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如何在不确定中开拓前进,世人期待中国答案。汇集真知灼见,凝聚远见卓识,形成国家大计——此时召开的大会,继往开来,使命重大。

  民智民意将在这里汇聚!

  人民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大工作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显著优势和生机活力。过去一年,基层立法联系点不断扩容,百姓身边“直通车”持续开通;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开启“依法带娃”时代;种子法修订,筑牢粮食安全防线;乡村振兴促进法施行,乡村振兴有了长久制度保障……紧扣“国之大者”、紧贴民生关切,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社情民意与国家大计同频共振!

  此时,从南国到北疆、从城市到乡村、从田间到码头、从“智造重镇”到创新园区……来自全国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共赴这场春天的盛会。他们带来最热切的声音和期盼,带来最鲜活的经验和智慧,也带来最生动的实践与探索。提出议案、建议,审议报告、文件,依法履行监督……在这里,“看得见”“摸得着”的中国式民主焕发蓬勃生机!

  制度优势将在这里发挥!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站在新的历史关口,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垒筑起坚实的政治基础、汇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

  伟大的时代、光荣的使命,是呼唤也是要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更好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作用。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才能始终拥有深厚坚实的根基,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我们期待广大代表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践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优势,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察民意、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作出新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

光明网评论员:共赴春天的盛会 共谱奋进的乐章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