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明网评论员: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首页> 时评频道> 光明网评论员 > 正文

光明网评论员: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来源:光明网2022-10-16 09:25

  光明网评论员:寥廓江天,风光无限。金秋的北京,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代表致以崇高敬意!

  党的二十大,是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画卷,将在踔厉奋发中铺展;未来的华章,将在笃行不怠里书写。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0年来,我们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环境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时代10年的伟大变革,见证了亿万人的携手同心,饱含着奋斗岁月的澎湃激情,更鼓舞着中华民族勇毅前行!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5年,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我们不会忘记,面对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数百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与人民群众用辛勤汗水和无私奉献创造了脱贫攻坚的中国奇迹;我们不会忘记,面对突如其来、惊心动魄的疫情大考,广大医务工作者、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们舍生忘死、尽锐出征,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我们不会忘记,面对风云迭起、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斗争中维护国家尊严和核心利益,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的主动权;我们不会忘记,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如潮欢歌、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万众欢腾、制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的信心满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迸发出奋进新征程的昂扬斗志!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守正创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前推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史诗并非一天写就。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时代昭示着我们,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明的古老民族,走向全面复兴,必须不断变革创新、攻坚克难、奋勇向上,方能一往无前。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表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面向未来壮阔征途,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和正确道路指引,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我们必将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征途在星辰大海,激荡于九州风雷。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百年大党风华茂、千秋伟业铸华章,中国共产党将始终胸怀初心使命,继续引领承载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位,期待推广

光明网评论员: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

[ 责编:王营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 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2023-06-28 09:36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2023-05-31 17:56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2023-05-24 15:49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2023-05-18 09:00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2023-05-15 09:51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2023-05-06 09:58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2023-04-27 10:02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2023-04-24 09:57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2023-04-19 09:32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3-04-07 09:15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2023-03-31 11:00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2023-03-22 16:29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2023-03-17 10:56
科技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界利益格局的调整,只有立足国家发展大局和科技发展规律,才能够保证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成功。
2023-03-11 14:23
促进数字经济和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既要推动影响革命老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要加快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农业新基建建设。
2023-03-09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