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评论员:临近毕业,去还是留,这是一个问题。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延毕的话题正在升温,引发不小的关注和讨论。
顾名思义,延毕即延期毕业,是相对于学校普遍固定的学业年限而言的。在过去不少人的印象中,延毕是一个更具否定意味的词语,延毕的学生也多被贴上学业不勤、能力不足、缺乏规划甚至游戏人生等负面标签。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一旦一个学生选择了延毕,似乎在社会化这场竞赛中已经先输一局。但就社交平台上展露的部分现实来看,当下如此理解延毕显然太过扁平和陈旧了。
同样的延毕结果背后,可能是不同的人生规划和考量。当然,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由于未能通过相应的学业考核而被动选择延毕,但不容忽视的是,有更多的学生出于理性而清晰的人生规划而主动做出延毕的选择,比如参加出国交换丰富学习经历、参加实习探索职业兴趣等。而就算是学业考核未通过,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出于追求更高质量的学术成果,不愿为按时毕业而降低对自我的学术要求而自愿延长学术时间,总之不宜一概而论。
对于延毕的讨论,人们似乎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关于它的叙事,也不再只有“失败者”这一个框架,且大有去污名化之势。对于暂时脱离“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的社会时钟这件事,人们显然拥有更高的包容度和松弛感。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其所带来的家庭物质财富的积累,让这一代年轻人有底气践行“人生不是轨道是旷野”的信条,按照自己所愿掌控人生的节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了更多缓冲的余地。
对于延毕,我们大可不必谈之色变,但对于其所提示的一些问题也该投以关注。比如,在当前选择延毕的本科生或是硕士研究生中,虽大部分是权衡利弊后的主动选择,但也是就业现实下减少试错成本的不得已之举。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了增加“上岸”几率,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考研、考公考编、实习、写毕业论文、投简历求职多线程行进,当所需时间和精力超过自己所能承载的负荷,延期毕业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对于个体来说,如此选择下,虽然没有按时汇入社会洪流,但成功保住了应届毕业生的身份,稳固了之后的求学求职等优势,而且相比待业备考,这种缓冲式软着陆产生的消极心理感知可能更轻,心理冲击也更小。
对于个体来说,延期毕业虽然为更多可能性的实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但未来依旧是不确定的,而且这一喘息时机也对自身的抗挫力、时间管理能力、求职技巧等提出新的考验。对于显现度走高的延期毕业现象以及学生可能面临的学业、就业、心理健康等困境,学校应未雨绸缪,完善相应的引导和支持体系,提供更灵活、人性化的服务与保障,化解他们的时间焦虑,塑造更积极的学术或就业前景期待,激发他们迎接挑战、追求卓越的斗志与胆识,更顺地步入人生新阶段。
也正如教育学者所言,这也启示我们加快探索学制年限弹性化的管理,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标准及管理,这也是确保并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五一欢乐游谨防“旅游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