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多所高校把学生成绩单寄给家长引发热议
光明网评论员:近日,有关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期末寄成绩单给家长的话题在网上引发很多关注和讨论。有网友说:“万万没想到,读大学了还跟小学生一样担心爸妈看到成绩单。”而对于寄成绩单一事,网上意见也并不统一,有人反对,认为大学生已经成年了;也有人支持,认为家长有义务关注学生的学习。
无论如何支持或反对,都不能否认一点——这种现象是反常的,也是新近发生的,否则它也不会成为新闻。有人指出这种做法十几年前就有,似乎想说明“古已有之”,但成规模、批量地出现,确实是最近的事。
尤其是一看寄成绩单的学校名单,浙江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这些说是中国最出色的大学也不为过了。经历十几年读书、经过层层筛选,一批优秀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依然被视作是需要家长敦促学习的,这是很有意思的现象,他们似乎还在“童年”。
从生理年龄来说,大学生已经成人,他们超过了18岁。但社会年龄显然比生理年龄更复杂一些,这要考虑到他们所处的社会情境,他们的生活阅历。而从现状看,他们还没做好成年的准备,也就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自己为自己负责的准备。
这并不怪大学生,也并非要批判不放手的家长,只要我们代入当今大学生的情境,就能明白很多事。现在的大学生,很多在入学的一刻都要开始准备考研了,再之后,很多人的志向是考公考编考教师。漫漫长路,全是“考”——这其实就是中学的延长线,所有的生活逻辑都是“努力学习”的重复。
而既然是学习,那么大学生及其家庭最习惯的姿态,就是全家动员。而且这也不会超过家长的理解经验:家长可以看懂成绩单,也依然可以给孩子提出学习要求。如果大学生的阅历更加复杂、多元,比如在实习单位遇到了新鲜事,新近参与了什么活动,超出家长理解范围的,家长即便想干预也不太容易了。
所以高校给家长寄成绩单,这不只是大学生长没长大的问题,而是大学生活及未来期待可能在变得单调、均质,客观上让“童年”延长了。大学的很多方面都没有超出他们未成年时代的经验,他们并不需要长大。
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社会最起码应当摆正一个态度——大学给家长寄成绩单,这不正常。既然叫大学,人们当然希望最起码学生也能是一个大人。他们有更丰富的选择,要自己去寻找成长的路径,继续深造也好,去社会打拼也罢,他们应该真正地摆脱“童年”,去找到一个质地更加丰满、身份更加多元的自己。
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共同努力。最近不少高校呼吁大学生不要只盯着考研考公,虽然这种方式有些生硬,但无论高校还是社会,确实需要为大学生做更多的努力,比如提供更多的尝试机会,社会项目、实习经验、产学合作等等,让大学生有更多元的选择。当他们的大学生活、人生规划不再只有“考”时,家长也就不必再去盯着成绩单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