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评论员:虽然还未入伏,多地气温已创下新高,高温警报频频被拉响。对于外卖小哥、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来说,真正的“烤验”才刚刚开始。
过去,我们对极端气温可能造成的身体损害认识不足,总将中暑等高温病症视为“扛一扛就能过去”的小毛病。但近年来频发的悲剧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热射病真能成为夏季健康的“隐形杀手”,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而且照目前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来看,极端高温事件将更频繁、强度更强、持续时间延长。未来,我们将可能更多暴露在高温危险中。
极端天气对劳动者健康的伤害是国家人力资本的折损,因此与高温的博弈,不是哪个个体或企业的事,而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社会公共健康保卫战。7月2日,国家疾控局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首个国家级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和健康提示,正是这种公共性的显现。
在这场保卫战中,户外劳动者群体无疑是较为脆弱也较易被攻破的点。这个群体普遍对收入敏感,这使得他们多不舍得放弃高温下的劳动机会。就拿快递小哥来说,最热的时候也是他们最忙的时候,有人羡慕他们“月入2万”,但该群体多以零工为主,无论是传统零工还是新就业形态从业者,他们中绝大多数并未与平台等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而按照《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保障相关高温劳动保护权益的前提,是需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高温津贴的付之阙如,让他们面临的“烤验”更加严峻。这也提醒我们,补齐制度短板是当务之急,不应让任何劳动者的高温补贴和其他福利搁浅。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声音。近年来,在各方协同努力下,针对户外劳动者的健康安全防护网正编织得更加严密和牢固。适时改善劳动条件已成“标准操作”,用人单位采取轮换作业、错峰作业、避开高温时段作业的方式,科学合理安排劳动者工作时间,或通过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休息时间和频次等安排生产经营,充分保障高温期间劳动者的休息权利。此前,河南郑州发出“高温停工令”,明确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高温时段全部暂停环卫人工作业。我们呼唤更多这样的“硬杠杆”,期待更有力的约束和引导。
此外,平台企业自觉调整优化配送范围和取送路线,在极端高温天气下为骑手提供配送补时服务,剔除因高温天气造成的差评,让骑手可以更从容一些。社会各方也合力铺设“爱心驿站”,让户外劳动者可以随享清凉。也许只是捐赠一箱水,递去一碗绿豆汤,但当每个人都站出来,做一点具体的工作,就能为户外工作者“遮阳”,为城市“降温”。
高温,对城市来说是一张民生考卷;对个体来说,则是一张文明考卷。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