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浙江暑期消费品牌“亮起来”
光明网评论员:衢州的“三头一掌”(兔头、鸭头、鱼头、鸭掌)引人垂涎,宁波的苔菜年糕、水磨汤圆排起长队,温州鱼饼供不应求……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激战正酣,而各参赛城市带来的特色美食同样成为焦点。这些美食不再仅仅是观赛间隙填饱肚子的选择,更成为连接观众与城市文化的味觉纽带。观赛、品尝美食之余,大家也完成了一次对地方文化的感知与认同。浙江的创新不仅限于赛场边的零食小摊,“跟着浙BA游浙江品美食”活动串联起浙江上百个景点和数百家美食店铺。
赛场上激烈交锋,赛场下香气四溢。体育赛事与美食的结合早已有迹可循:绥芬河欢乐跑全程15.5公里的赛道上,参赛者在2公里处就能品尝到烤全羊;鹤岗森林半程马拉松则提供了有名的鹤岗小串、哈尔滨红肠、东北饺子。“报了个半马,吃了个全饱”的调侃让人忍俊不禁。体育赛事正成为展示地方饮食文化的独特窗口,完成从单纯竞技到多元文化体验的转型升级。
这种现象背后是体育赛事定位的深刻转变。越来越多的赛事主办方和地方政府意识到,单纯竞技只能对特定群体产生吸引力,“体育+”的复合体验才能吸引更广泛的参与群体。美食是最容易触达的文化元素,各地纷纷拿出自己的招牌美食,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味蕾营销”,让观众通过最直接的感官体验记住一座城市,这种体验比任何宣传册都来得深刻。
值得关注的是,这种“体育+美食”的模式正在创造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浙BA德清县赛事期间,当地特色茶糕在市集上销售一空,宁波老字号逆袭成为新潮流。美食带动了周边消费,赛场、景区联动优惠更是延长了消费链条,实现了“一日比赛,多日消费;一人参赛,多人消费”的放大效应。在江苏,借势“苏超”赛事推出的“苏品苏货超级购物车”等活动让首批979个江苏品牌走向全国甚至全球市场。自5月10日开赛至8月6日,全省重点监测企业实现销售额57.7亿元,同比增长28.4% ,客流量同比增长28.7%。
体育赛事与地方美食的结合,还体现了群众体育的本质回归——体育不仅是竞争与较量,更是交流与共享。在浙BA普陀队的主场,当嘉兴球迷远道而来,不仅能感受到赛场内的激烈比拼,还能在场外体验到东道主的热情:他们凭球赛门票和身份证,就能免费领取一只现烤的普陀梭子蟹。一位刚拿到烤蟹的嘉兴球迷欣喜地说:“普陀人民也太热情了,下次来嘉兴,我请你们吃粽子!”这简单的一句话,瞬间超越了赛场胜负,完成了两地球迷之间以美食为媒介的情感连接。这种连接,或许会成为体育赛事最珍贵的附加值。
当然,要实现体育赛事与美食的完美融合,还需要更多探索创新。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如何保持食品质量与安全,如何让美食展示与赛事本身相得益彰而非互相干扰,这些都是需要持续思考的问题。但无论如何,体育与美食的结合,正打开一扇新的窗口。当比赛的哨声与美食的香气交织在一起,群众体育赛事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期待深圳谱写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