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评论员:媒体报道,在过去的一周,有多场马拉松赛事取消,引发人们关注。
这两年,马拉松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潮,全国许多地市乃至县城乡镇都开始热衷于举办马拉松赛事。在关注路跑赛事的人眼里,这项运动或将会得到更有利地推动和发展。近期马拉松赛事“降温”令人关注,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可能预示着,马拉松赛事迎来更加规范有序的管理。
目前看,官宣取消的赛事有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宣布取消时间十分临近原定赛事举办时间,多为紧急叫停;二是宣布取消的多数赛事举办地为县级城市;三是取消了短距离的欢乐跑项目,让马拉松赛事更聚焦于主项即全程马拉松和半程马拉松。综合上述特点,能够看出马拉松赛事未来发展方向或转为“在精不在多”,县级主体举办赛事或将大大减少。
马拉松赛事不仅能够带动运动装备等直接消费,还能通过“异地”参赛激活交通、文旅、住宿、餐饮等间接消费。以2025年无锡马拉松为例,赛事期间在多个方面共产生经济效益5.05亿元,充分彰显了路跑赛事对举办地经济强大的综合拉动能力。今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路跑人群消费与赛事经济》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全马、半马参赛者人均总消费达13444元,是未参赛跑者的3.6倍。
正因此,在“体育+文旅”“跟着赛事去旅行”等路跑经济理念的引领下,许多小城市也加入到兴办马拉松的赛事中,以期通过这种方式,拉动地方经济发展。
问题在于,研究表明,马拉松运动的危险程度并不算低,安全举办一场马拉松赛事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也非小数,县级城市并不都有能力承办一场合格的马拉松比赛。安全完赛,是马拉松爱好者们核心诉求。
此前就有专家表态,马拉松不应该被当作全民健身项目来宣传,它本质上是极限运动。在这样的条件下,马拉松赛事确实不应该发展“过热”。2024年,某地马拉松赛事因高温和补给站缺水而熔断的事故,足以说明马拉松赛事并非是划出一条赛道、组织一堆人跑步那么简单。
成为A1类赛事并非易事。在当前的马拉松热潮中,会出现乐观预估报名人数的现象,而且吸引不到跑者的马拉松赛事不在少数。媒体报道称,2024年西部某马拉松,全马和半马预计16000人规模,实际报名人数总数刚刚过半。加之目前除极少数马拉松外,多数赛事仍需财政资金投入,这很容易使得跟风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反而成为拖累地方经济发展的项目。
早在今年7月,中国田径协会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马拉松赛事组织工作的通知》,对马拉松赛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包括加强分析研判,压实全链条各方责任;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属地监管;强化关键环节,排查风险隐患;丰富赛事供给,提高服务质量。这传递出一个信号,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需要有序良性发展。大量取消的马拉松赛事,也给正在筹办和已经立项的更多小型马拉松赛事提了个醒——该量力而行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外卖骑手能屏蔽顾客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