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智造”
光明网评论员:咖啡机器人,可以在1分钟做出一杯拉花咖啡;清洁机器人,可以轻松完成高空玻璃幕墙清洁作业,甚至还能完成越障清洁;迎宾机器人,不仅能进行多语种交互沟通,还能送餐、倒水、叠衣……在第138届广交会上,中国制造的机器人各显神通,吸引了大批海外采购商驻足围观。
这些机器人之所以引人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超越了工业机器人的范畴,逐渐进入生活服务领域,将科幻电影和小说中的场景投射到真实生活中来。
我国作为制造大国,曾大量进口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产品等工业领域,它们能够在厂房里大显神通,赋能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但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
随着机器人的国产化逐渐推进,这一情境发生了根本改变。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中国本土厂商首次在本国市场实现对外资品牌的超越,国内市场占有率从十年前的28%跃升至57%。另有行业媒体披露,当前全球约55%的机器人在华生产。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机器人的制造核心。
随着机器人国产化率的提高,中国庞大市场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任何一个细分领域,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有效需求,叠加中国14亿人口、4亿中等收入群体的庞大基数,也能够形成巨大的市场需求。这种需求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引导新科技转化为新供给,这正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的生动实践。
我们今天看到的国产机器人创新浪潮,正是在这种实践逻辑下展开的。在电商仓库里,智能搬运机器人不知疲倦地昼夜穿梭;在酒店大堂,送餐机器人随时等候着外卖小哥送来的订单;在医院手术室,医疗机器人辅助医生不断进化和拓展手术能力;在登山栈道上,外骨骼机器人辅助残疾游客攀登高峰……这些机器人的新应用场景,无不是由市场需求牵引技术创新,最终催生出国产机器人创新的生动案例。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今天(24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建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相信在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在市场需求的强力牵引下,国产机器人会在应用深度和广度上迈向更高水平,为日常生活带来更多值得期待的改变。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高额奖金楹联背后,是传统文化与年轻人有了更紧密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