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烤串师傅“转正”为烧烤料理师!新工种带来哪些新变化?
光明网评论员:据红星新闻报道,岳阳开放大学举行的岳阳烧烤学院于日前正式开班。4个月前,岳阳开放大学官宣与岳阳市烧烤协会联合创办岳阳烧烤学院和岳阳烧烤研究院后,在互联网上受到了不小的质疑。“是不是哗众取宠?”“是不是为了创收?”伴随着这些声音,如今正式亮相的“烧烤学院”,即将开始接受社会的检验。
据岳阳开放大学副校长介绍,目前开班的是岳阳烧烤学院首届“烧烤精英学历提升班”,共有26名学员,均为岳阳当地25至35岁的烧烤店老板,以半脱产形式学习,学制两年半,采用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习期满并考核合格后,学校将颁发经营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
从以上信息看,岳阳烧烤学院的办学颇为正规。虽然处于刚刚开班的阶段,教育成果还难以评估,但一些信息依然值得注意。比如校领导在介绍中,坦言学校希望帮助学员掌握一门谋生技能,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而烧烤是门轻资产的行当,“一个炉子就可以养活一家人”。
这里面没有多少“大话”,却也是教育不可忽视的另一面。教育当然是目标高远的,何况还是“高等教育”(大专也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其叙事结构当然可以是“培养领军人物”“提升城市品牌”“带动文旅经济”等等,这些愿景都无可厚非。
而教育还要讲求直观的经济回报:花钱读书,能否显著地改善生计。这同样无可厚非,事实上也几乎是所有人心照不宣的思维底色,无论选择何种专业,这样的考量都必不可少,只不过是实现路径的差异罢了。
也因此,教育的视野里不能少了“市场”,不能只有高头讲章,也应当回应真实的市场需求。只要承认教育的这种功能,就会发现“烧烤学院”的名称并没有什么不严肃,甚至值得鼓励——清楚地告诉学生教什么、毕业后做什么,路径清晰、目标具体、模式务实,节省双方的沟通理解成本。
类似的举措并不罕见。比如2016年盛产小龙虾的湖北潜江,在湖北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内下设潜江龙虾学院;2020年以辣条产业闻名全国的湖南平江,在平江职业技术学校内下设辣条班;2021年四川宜宾正式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内成立燃面学院;等等。其中龙虾学院已经获得了良好反响,院长称就业率几乎100%,毕业生每年工作8个月可挣十几万。
这些特色专业或学院未见得都能取得“极大成功”,有的可能办学成本高、产业周期波动大,有的可能课程体系难以真正落地,也会面临市场需求饱和、招生困难等现实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它们作为一种尝试的意义:努力把教育与地方产业对接,把人才培养链和供应链打通,让学校不再是封闭的孤岛,而是成为区域经济生态的一部分,回应真实的民生需求。
教育本就不必千校一面,也无需拘泥于传统专业目录,只要能直接展现对现实生活的价值,赋予学生一技之长,叫什么名字也就不重要了。教育为什么总要“玄之又玄”地包装,让学生学会烧烤、拌螺蛳粉,怎么就不“高级”呢?
何况这些技能支撑着无数小店、家庭的生计,也撑起了真实的消费市场,让他们进入高等教育的视野,是对人间烟火价值的肯定,有助于破除动辄区分高下的偏见和迷思。
烧烤学院校领导还表示,将与当地残联、人社部门以及对口帮扶的湘西州保靖县深度合作,启动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创业就业群体及精准帮扶对象的培训。如果能做到,那自然更好。所谓“教育改变命运”,并不需要多么宏大、推着学生走多远,只要能让他们脱离眼下的困境,就已经足够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