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杭州灵隐飞来峰景区自2025年12月1日起实行免票
光明网评论员:又有知名景区宣布免门票开放。日前,浙江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11月19日发布通告称,自2025年12月1日起,灵隐飞来峰景区(含灵隐寺、永福寺、韬光寺)将免票开放,游客可通过线上预约方式进入景区。与此同时,灵隐寺发布《杭州灵隐寺免香花券的通启》。这意味着游客无需再支付灵隐飞来峰景区45元门票和灵隐寺30元香花券,合计75元的费用将全部取消。
近年来,围绕景区摆脱“门票依赖症”的讨论时有出现。但总体看,真正迈出实质性步伐的知名景区并不多。不过,此次灵隐寺及飞来峰景区的免票举措因为发生在杭州,又并不让人意外。毕竟,早在2002年,杭州西湖就成了全国首个告别门票的5A级景区。时至今日,但凡谈论景区免门票话题,杭州西湖几乎是绕不开的标杆案例。
时隔20来年,灵隐寺的跟进免票,可以说是把整个杭州在摆脱门票依赖上的开放形象再度提升了一个高度。且不说这样的做法到底能够为城市带来多少新增游客和文旅消费增量,即便是对于城市开放、包容形象的增益,也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
此次关于这一做法的讨论已有很多。这里我们不妨反向思考一个问题:尽管各方呼吁很多,为何绝大多数景区仍难以真正向门票经济告别?
主要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不少地方发展文旅产业,可能还是陷入了“景点依赖”,即仍未能跳出“景点思维”的局限性来思考地方文旅产业的发展路径。要知道,景区免票固然会导致门票收入的直接减少,但如果将视角扩大到整座城市的文旅产业发展,免票带来的游客增量所对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的综合消费拉动,却可能远高于损失的门票收入。如果只是盯着景区的“一亩三分地”来选择文旅产业发展路径,恰恰可能会因小失大。
以杭州为例,2024年西湖景区接待游客超过3700万人次,而杭州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达3450.3亿元,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次同比增长107.8%。在这样一个文旅大盘子中,数亿乃至数十亿的门票收入占比其实都微乎其微。杭州之所以有底气不断扩大免票范围,关键或正是在于对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整体效益有了更清醒的认知。
二是,一些地方对当前文旅消费发展趋势的转变仍预判不足。要知道,在当前文旅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游客的需求早已超越了单纯逛景点打卡的层次,而是更多转向更加注重体验性与沉浸感的目的地消费。一个现象值得注意,这几年真正爆火的“网红城市”,几乎都不是因为传统的景点而红,而恰恰是在景区之外成功找到了新的流量爆点,构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消费场景、文化体验与服务生态。这样的现实之下,一个地方的文旅发展如果还固执地在传统景区上挖掘潜力,很可能路会越走越窄。
不可否认,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景区在资源禀赋、区位条件、运营成本等方面存在差异,并非所有景点和地方都有底气像杭州这样坚定地走免门票之路,也并不是完全照抄作业就能成功。但是,“理念一新天地宽”,从西湖到灵隐寺,这样的持续探索应该让更多地方的文旅产业发展思维有所触动,看到破除门票依赖、摆脱传统景区依赖的现实可能性,真正以更开阔的视野去审视地方文旅发展路径,积极顺应从“经营景区”到“运营城市”的文旅发展新趋势。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烧烤学院”开班,教育不可忘了“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