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王聃

该对“双一流大学”抱以怎样的想象

    28日,有消息称:国家将废除“985”“211”工程。28日下午,教育部回应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教育部称,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新部署,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目前,教育部等正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拟于今年启动新一轮建设。”

该对“双一流大学”抱以怎样的想象

    关于“985”“211”工程变动的消息,不仅早有传闻,而且有先声可闻。从2007年至2013年,教育部每年都会在工作要点提及“985”和“211”工程,但在过去两年工作要点中,找不到相关描述。在今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袁贵仁“意外”地没有提及“985”和“211”,但花大量时间阐述“双一流建设”。而就在前不久,《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等“985”“211”工程以及重点、优势学科建设的相关文件,被宣布失效。

    教育部此次的公开回应,更可谓坐实了“985”“211”工程即将改变的事实,也体现出了某种高等教育因时而变的规律。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的关注与议论到此并不会停止。大学的管理与定位看似是宏观层面的事情,但与每一个家庭都有着关系。尤其是,关于“双一流大学”建设,迄今为止传出的依旧只是粗线条的消息,外界与公众难免就会抱以期待与猜测:所谓“双一流大学”建设,与“985”“211”工程,会否有深度的变化,或只是名称的更替?

    如教育主管部门所表示,“985”“211”工程在过去的确促进了一批重点高校和学科的建设,但其本身的缺陷和短板也显而易见,过度的对特定高校的重点建设,不可避免地带来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更具体些来说,由于财政拨款和行政资源的倾斜,在促进少数高校迅速发展的基础上,“985”“211”工程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高校间的分化,带来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对于整体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而言,这应当被纠偏。

    观察已传出的消息,关于“双一流大学”建设,教育部一方面强调,要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另一方面也表示,“双一流”建设的评审标准和资金分布都会有新的机制,不会像以前一样向确定的一所高校拨款。“会更注重学科建设,同时在遴选上,会有滚动淘汰的机制加入。”应当说,系列的表态,都在传递出与“985”“211”工程有别的改革信号。但愿如此信号,能最终落实到对“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具体细则与制度中。

    改革就要发生,该对“双一流大学”抱以怎样的想象?或者说,到底需要一所怎样的大学,与对现代大学的管理?一个理想的场景是:高等教育资源被均衡分布,每一所知名或不知名的大学,都能获得公平的发展便利与政策,进而促进大量学科和学校的现代化发展。在“985”“211”工程建设中,现实与理想发生着剧烈的碰撞,这正是其被争议的缘起。“双一流大学”建设就要到来,期待它能从过往中收获经验,距离理想和教育的规律更近一些。(王 聃)

[责任编辑:胡晓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