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名市场”这盘菜不要炒坏了
市场有其淘汰机制,国家有其法治进程。一个市场“恶名”与否,终究当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理性权衡。有问题坦诚讲、有猫腻公开谈,总比扣个帽子折腾你更裨益长远。
日前,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布有关2017年度知识产权保护的报告,淘宝、北京秀水市场等9家中国市场再次被其列入所谓的“恶名市场”名单,占比约20%。
“恶名市场”与中国电商之间,屈指算来真是相爱相杀了很多年。2016年底,商务部还正面回应了这个名单。这些年过去,百度、淘宝、京东、搜狗、迅雷、腾讯……好像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都曾被拖进过“黑榜”。
不过今年这个“黑榜”的颁布,其中几个细节还是挺耐人寻味的:第一,“时机巧合”。以往的报告发布基本是赶在圣诞之前,而今年的榜单,特地留在“中国对美年度贸易顺差公布”之时,且距美财政部否决蚂蚁金服收购速汇金只有短短一周时间。贸易保护的味道,飘荡了出来。
第二,早在6年之前,USTR便将淘宝从名单上移除,宣称“该公司过去一年间做出了引人瞩目的努力”云云。时过境迁,且不谈电商中究竟还有多少漏网之鱼,也不说电商平台起诉售假商家案件的出现等,莫非2017年代的电商打假,反倒比不过五六年前的硬气?2017年度,在“黑榜”内的某电商平台,支持执法部门开展线下打击的数据如下:提供给执法部门1910条线索,1606个犯罪嫌疑人基于平台提供线索被抓获,执法部门捣毁了1328个制假工厂和分销点。如此选择性失明,榜单谈何公正?
当然,USTR所发布的“恶名市场名单”,本意在于强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最终还是为了畅通国际贸易交流。遗憾的是,这份榜单在单维度的“美国标准”主导之下,越来越偏离了其“纯粹市场化”的游戏底线,似有沦为政治捆绑和贸易保护的暗箭之嫌。或因如此,今年榜单发布之后,幸灾乐祸的报道并不多见,围观“吃瓜”的也很淡然。反倒是有些概率上的细节,一再被揪出来追问:比如为何没有美国一家企业或实体市场上榜?比如榜单主导者、USTR掌门人罗伯特·莱特希泽,为何历史以来就在美对华贸易上持有强硬的偏见?
这当然不是说中国市场不能批评,只要程序正义、初衷良善,名列“黑榜”之上,也可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过,全球制造业竞争激烈,多边贸易体制风雨飘摇,争夺市场的时候难免有人急红了眼。用中国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的话说,“当前我国产品遭遇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和金额仍处于近年来的较高水平。”于此背景下,再看“恶名市场名单中国占比约20%”之诡谲,大概就能看出其中的猫腻。
市场有其淘汰机制,国家有其法治进程。一个市场“恶名”与否,终究当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理性权衡。有问题坦诚讲、有猫腻公开谈,总比扣个帽子折腾你更裨益长远。USTR的“恶名市场”名单,该早点收了这份霸气的“神通”了。(邓海建)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