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每个高校难道都要有个拉风的名号

2018-02-05 18:37:58

大学之大,非大楼、非大名,还得有大师,还得有大“人”。

  高校改名方兴未艾,变动最大的是普通院校,今年又有46所高校可能变更校名。在升级、改名带来更多的现实红利面前,不少高校朝着层次更高、学科门类更广的方向靠近。

  中国高校改名潮,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有同学很担心地说:“就怕这个寒假过去了,再按‘名’索骥自己的学校,怕是要找不到自己的母校了。”

  据统计,2012年至2017年间,中国有超过200所高校更换了校名:其中2012年有30所,2013年有51所,2014年有36所,2015年有72所,2016年有39所。改名潮当然还没有结束:2018年1月20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度申报设置列入专家考察高等学校名单,共有46所高校入选,其中包括新设本科学校(21所)、更名大学(16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6所)和同层次更名(3所)。

  每个高校,难道都要靠拉风的名号证明自己?改名的风险和成本,有时候是写在脸上的:比如,唐山学院申请更名为“唐山交通学院”的消息,就弄得西南交通大学的学生非常不满。两家高校的粉丝在社交网站上“互撕”,因为历史上,西南交通大学在1928年曾有数月使用过“唐山交通大学”这一名字,这被西南交大的学子视为曾经的“历史名片”。这就像当年的泸州医学院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一样,各自群情激奋,各自水火不容。

  某些大学改名的那点小心思,其实我们都懂的。改来改去,无非就三种手法:一是升级术,从学院变成大学听起来就洋气;二是扩张术,去掉“省”字头,改成华中华北华东,影响范围感觉扩大了;三是美颜技,去掉“水产”“铁路”“化工”,改为“海洋”“交通”“理工”,仿佛更容易招生。

  有意思的是,去年6月11日,教育部权威发布了全国正规高校名单后,381所“野鸡大学”名单随即出炉。看看这些“野鸡大学”,名字取得也正规的很,这是巧合还是规律,让人深思。

  中国有句老话,“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话其实说的是,名号就是信用。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

  大学之大,非大楼、非大名,还得有大师,还得有大“人”。(邓海建)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